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4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蕴涵有丰富的科学哲学思想。本文的考察指出,李约瑟的观念、方法、哲学思想都是西方的。在这样的观念、思想指导下,用西方特有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难免与实际情况有差距,也很难揭示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本土文化的重要流派.道家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相对密切,但道性哲学的消极作用导致了“李约瑟之谜”的产生.道性哲学观所主张的不行而知、安分知足、炼丹求仙、贵阴尚柔、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等思想.或被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所利用,或被其代表人物曲意逢迎,对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近代科学未能在中国诞生。  相似文献   
13.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楚廷先生的又一部新著《课程与教学哲学》最近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12月)。全书共13章,41万字。这是张先生近年来的一部力作,可以说是他40余年教学经验和20余年教育理论研究的哲学总结和提炼。它将如一支出墙的红杏,以其独特的风骨、独特的魅力绽放于教育的百花园中。  相似文献   
14.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分别是司马迁的哲学观、历史观和文学观,文学观是主体,哲学观和历史观是两翼,它们是翱翔在文学自由王国的精灵.“究天人之际”的哲学观使《史记》具有形而上的超越品质;“通古今之变”的历史观使《史记》具有深厚的历史感;“成一家之言”的文学观则赋予《史记》艺术性、审美性,三者异质同构,共同建构起《史记》文化意蕴的高楼大厦,使《史记》光芒四射、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15.
维特根斯坦终其一生都在坚持哲学不是理论而是种活动,在他思想的前期哲学是种对思想和语言的逻辑澄清活动,后期则是对日常语言的观察描述活动。这种视哲学为活动而非理论的观点对传统哲学进行了釜底抽薪式的批判,以致人们普遍的认为维特根斯坦终结了哲学,但实际上他不是在终结哲学而是在拯救哲学,并为哲学的复兴找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16.
试论以人为本与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一种科学哲学观和现代教育理念。实施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正确理解教育创新的科学内涵。本文在探讨坚持以人为本和推进教育创新方面提出了现实思考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语言符号是联系人主观意识和客观世界的桥梁,人借助语言符号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而不同的语言符号所指向的在人们心中的事物也必然有所不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差异。在对英汉语符意指系统差异的比较中可以看到英汉语民族在认识世界方面的不同之处,即世界观和语言哲学观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作为马克思哲学观的体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深刻蕴含着实践性、主体性、反思性、辩证性、批判性、自由性、创造性等特征。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能动实践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以马克思哲学观来凝聚和统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规范和人生追求等,并使之转化为当代大学生自觉行为,促进其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英汉语篇的哲学观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梦秋 《科技资讯》2009,(32):165-165
本文拟通过对比的方式,揭示英汉语篇语义的不同点,进而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不同哲学观。  相似文献   
20.
杨槐 《大自然探索》1994,13(3):112-120
本文根据系统论哲学观,讨论了当代地质科学主导理论板块说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分析了所存在的四个根本性理论困难,并基此而提出地学发展的理论新命题──地壳及岩石圈板块运动属性的“三维与两维之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