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7篇
综合类   315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关于符号价值 “符号价值”这一概念,是由法国著名思想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最先提出来的,他从符号学的角度对商品的价值进行重新思考,他虽然也把笔触放到了生产领域中,可是他除了关注生产领域以外还更为关注传播领域。他还认为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的理论,己经不再能够充分地解释二战以来商品的地位和性后听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3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5):35-35,77
过程哲学与后现代哲学是当今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哲学文化思潮。为了使中国中青年哲学工作者能较系统了解当代西方过程哲学以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理论、研究状况和发展动向,由广西师范大学、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未来哲学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主办,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协办的“中美过程(后现代)哲学暑期高级研讨班”将于今年7月18日在桂林举办。  相似文献   
33.
本文对西方20世纪学与古典美学的关联、西方20世纪美学的基本面貌、主要流派、发展逻辑进行了描叙,并对这样的面貌和历程所包含的文化内容进行了阐明,更主的是,从世界史历程和新的全球化境遇来理解20世纪西方美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34.
张元出生于1963年,1985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他在1990年代初期拍摄完成的《妈妈》被认为是当代国内第一部“独立电影”。张元称得上是中国新生代导演群体中少有的“高产者”。在“浮出地表”之前,电影《北京杂种》《儿子》和《东宫.西宫》为他赢得了众多的国际声誉;而在1998年取得国际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解禁令”之后,他又相继执导了影片《过年回家》《疯狂英语》《我爱你》《绿茶》《江姐》和《看上去很美》,也因此成为较早涉足国内电影商业化运作的一位新生代导演。作为新生代导演群体中的一类代表,张元的典型意义不仅在于他往返游走于“先锋”与“主旋律”之间的那份从容,而且“张元现象”也成为考量中国新生代导演十余年间辗转于电影美学与市场运作之间独特体验的生动样本。别有深意的是,这些细节都在某种特定的“全球化语境”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放大和渲染。本期邀约的四篇论文中,孙绍谊博士与李迅研究员提供的导演访谈尽可能地保留了许多现场交流的细节,使我们得以直接了解张元本人对于国内电影市场不无真诚又略显偏激的态度。这不仅是对读者反应式批评的有益补充,而且也正是本栏目所期冀的多元文体与多元研究路向的一次探索实践。刘福泉教授的《张元:在寻找中站立》秉承了传统美学批评的理路,以反叛、寻找、皈依为关键词,梳理张元从“小众”到“大众”乃至“主旋律”创作的心路历程。Adam Lam博士的《“第六代”:后现代文化的符码“仿真”》则通过对张元与另一位新生代导演管虎作品的比较研究,试图说明在“国际化”的巨型“能指”背后隐藏的权力运作机制。关于此问题,钱春莲、邱宝林二位博士合作完成的论文《论新生代电影导演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提供出另外一种思路。论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入手,探讨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双重维度上,新生代导演如何在直面市场的经济策略与以民族认同为基点的文化策略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并且将两岸三地青年导演的区域性合作纳入新生代电影的产业实践。这无疑开辟出一个新的研究路向,同时也呈现出一种新的合作发展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35.
后现代美学转向——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身体美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后现代美学转向之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人的异化现阶段,与文化消费主义结合着,把大量与非人化联系的非审美的东西掩埋于过多透支的欢愉之中.与之相关的身体美学同样呈分裂状态,人的身体在美学上的解放基于劳动解放,走向市场的"身体"与回归合乎人的本质的身体是当前又一尖锐的美学悖论.  相似文献   
36.
王天民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5):110-110,F0004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未来哲学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承办的“后现代与启蒙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4月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共有来自中国和美国的39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北京师范  相似文献   
37.
对教育的看法。我们在此背景下开始怀疑,教育是不是就是单方面地传授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推进,而在所有的新理论中,后现代课程观对教育的影响尤其重要,甚至影响了我们知识,是不是只重视结果等等。  相似文献   
38.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离开了我们。转眼16年过去,他的作品日益为人们所熟悉与喜爱,评论、纪念文章大量涌现,甚至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这与他生前的默默无闻形成鲜明对照。他曾经下乡插队,当过知青。后来当过民办教师、工人、工科大学生,并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再学电脑,于统计系当助教,回国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9月,辞职后的他,正式开始了自由撰稿人的生涯。此后,直到辞世。在近5年时间里,因为写出的作品无人问津,他  相似文献   
39.
影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为我们讲述了姨妈悲喜交迭的“后现代生活”,悲喜交迭的背后隐藏的是姨妈面对现实处境以及历史问题的困惑与失落,其实质乃是身份认同的撕裂与失败——嫉妈付出了抛夫弃女的沉痛代价却未能真正完成对上海的身份认同,梦想破灭后,姨妈的落脚地仍然是多年前她头也不回离开的鞍山,对梦想的激情追逐最终让位于对生存现状的妥协与麻木。  相似文献   
40.
陈超 《科技信息》2010,(8):256-257
北京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但"人文奥运"理念在奥林匹克的发展历程中却意义深远。在后现代的视阈中,"人文奥运"为奥运"人文危机"的化解开启了新的思考维度,它不仅拓展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视野,推动了奥林匹克文化体系的多元化,而且为奥林匹克的发展观续写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