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7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0篇
综合类   130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2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51.
本文探讨了史讳与汉字的关系,由此揭示出汉字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侧面展示了汉字的历史价值,从特定角度说明了汉字演变的规则  相似文献   
352.
做为一部以资料为基础结合分析说明的史料书,《江南土布史》的特点在于:史料来源丰富,涉及面广,个别史料具有独到的学术价值;在体例编排上,采用了按语与史料相结合的方式,错落有致,脉络清晰,具有很强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353.
李约瑟难题的逻辑矛盾及科学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引言李约瑟 (J.Needham) 博士曾提出一道著名的难题: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尽管李约瑟博士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尚未杀青,他本人关于这一难题的最终解答也还未面世,但国内外学术界却已是众说纷纭。早在1932年,中国大陆就专门召开了有关李氏难题的学术讨论会,会后结集出版了《科学传统与文化——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的论文集;在历届国际中国科学史的学术会议上,李氏难题也常常是议题之一;中国的《自然杂志》甚至别具一格地以李氏难题征答的活动,作为对李约瑟老博士90华诞的献礼,而李老博士本人也应约寄上了他的一篇“征答”……李氏难题  相似文献   
354.
西贝 《科学之友》2005,(9):80-81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人创造的海上奇迹,它是世界航海史上最伟大的壮举,也因此而改变了世界航海的历史。这一伟大的事件发生在整整600年前。在郑和的率领下,这支来自明朝的,由200多艘船只和27000多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以当时各国航海者无法想象的气势,穿越岛屿众多的南海和马六甲海峡,完成了横跨印度洋的壮举,并且抵达遥远的非洲东海岸。斯里兰卡有历史学家猜测,这些船队甚至绕过好望角,完成了环球航行。郑和船队带去了一个遥远的东方古国的文明礼仪和各种高贵的礼物。世界知道了那个伟大的国家--中国。这场海上史诗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相信,这是一项可以圆满完成的使命。究竟是什么使得郑和把皇帝的异想天开变成不可思议的现实?600年前的中国,是否能够造出相当于一个半足球场面积的超级巨轮?没有无线电和卫星定位系统,这么多艘船只又如何能够步调一致地穿越大洋?即使这一切都有可能,那么,当时复杂的气候环境和国际形势又给郑和船队的命运增加了多少变数?历史已经把结局告诉了我们,在28年间,郑和船队曾经成功地7次出使西洋,而未知的是过程。2005年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1405年7月11日,满载着2.7万余人的庞大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出发。1407年秋,郑和带回了爪哇等国的朝贡使节和数十船商贸换回的异域珍品,完成首次航行。其后又6次远航,最远到达索马里和肯尼亚。郑和七下西洋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郑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同时又是世界上谜团最多的伟人之一,许多谜至今仍未解开。  相似文献   
355.
欧阳修碑志文重视立言“不朽而存”的价值,坚持“事信言文”的创作准则,讲究求真务实、记大略小。《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多采用欧碑内容,众多宋人笔记与欧碑记载一致,可相互参验。欧碑在为后世保存珍贵史料的同时,也留下了珍贵的史识。对欧碑不能一概而论,当分类研究。友朋、名臣类碑志最有份量,亲属、女性类亦有佳篇,宗室类多流于类型化、概念化的记叙,价值不高。庆历情结和洛阳情结,欧挥之不去而刻骨铭心,对其碑志文创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欧从韩碑,更从《史记》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友朋、亲属类碑志情挚意浓,独具风神,最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56.
鲍晓东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5):103-105,137
《文心雕龙研究史》堪称新世纪“龙学”的一部力作。该著将《文心雕龙》产生以来一千五百年的研究历史作了一个全面的介绍,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同时也具体地指出还没有解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无疑是非常必要与及时的,为新世纪的《文心雕龙》研究提供了一个良性的操作平台,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57.
朱清时,四川成都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员(Fellow of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中国科技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会员(Fellow of IUPAC)暨物化部理事、东亚地区研究型大学校长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副理事长、海外华人物理协会“亚洲成就奖”评议委员会成员.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358.
359.
三、《黄帝篇》:“心凝神释.骨肉都融.”《周穆王篇》:“而积年之疾.一朝都除.”《力命篇》“信命者亡寿夭,信理者亡是非,信心者亡逆顺,信性者亡安危;侧谓之都亡所信,都亡所不信.”《杨朱篇》:“都散其库藏珍宝车服妾媵.”  相似文献   
360.
关于科学史研究中的集体传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学的领域中,集体传记的研究方法已成为标准的研究方法之一。同样地,在科学史中,应用集体传记的方法也带来了一些很有特色的研究成果,而且,这种研究方法与定量化和社会学性质的历史研究亦有密切的联系。本文,从科学编史学的视角出发,回顾了集体传记方法在科学史中应用的历史,分析讨论了国外若干有代表性的科学史集体传记研究工作,并总结了这种方法在科学史研究的具体应用中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