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7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59篇
综合类   130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2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01.
本文运用史实,将古代罗马历史上爆发的第一次西西里奴隶起义和斯巴达克起义相比较,得出结论认为:无论在起义的规模、组织纪律性或准备工作方面,前者都胜过后者,因此,关于斯巴达克起义“代表了罗马奴隶起义的最高水平”的定论应当改变。  相似文献   
202.
任鸿隽——中国的“科学事业家”,将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建设与推进视为自己一生的理想与追求。他参加过辛亥革命,最终没有成为政治界的革命者,却推进了,科学在中国的“发达与应用”(任鸿隽语)。成立中国科学社、办科学杂志、任职中基会等等,任鸿隽不愧为中国科学从无到有的拓荒者。通过解读《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从大量任鸿隽关于科学的性质,科学与实业和教育等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科学在中国的建制化等等方面的文字,阐述任鸿隽的科学观。  相似文献   
203.
《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为“重写文学史”的重要成果,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独立的学术品格。但它作为“历史中间物”也有着缺陷和不足:在叙史过程中,“当代文学”的内涵从“话语形成”到“自然时空”的转换,使其“下编”止于浮泛评述;以“一体化”的实现和解体作为叙史情节结构和文学史观,既显示出史识的洞见,又对复杂的文学情境造成了一定的遮蔽。  相似文献   
204.
人是社会的产物,更是历史的产物,因此,现实中的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历史既定因素的制约和束缚,他要想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行为上都成为一个能自觉掌握自己命运的自由人,除了认真学习与研究历史外,别无他途。学习与研究历史,是人们认识自我、使自己领悟到完人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205.
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蕴涵有丰富的科学哲学思想。本文的考察指出,李约瑟的观念、方法、哲学思想都是西方的。在这样的观念、思想指导下,用西方特有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难免与实际情况有差距,也很难揭示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6.
史学本体论     
史学本体论不是历史本体论,它着重解决历史学的定义、本质特征、结构、功能等基础性问题.历史学的定义确认了“历史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这一学科特征.历史学的结构有“大结构”、“小结构”之分.即使理论上把历史学的功能从结构中割裂出来,也应分成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207.
本文客观地阐述了国内科学技术史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概况、优势、特色及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出了加强我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生课程正规化、品牌化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8.
本文得到了重力在10 ̄(-4)的程度上对史特恩-盖拉赫实验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9.
《井冈山土地法》是1928年12月由湘赣边界特委和毛泽东同志起草的一部关于土地改革的法律文件之一。它的颁布,推动了土地革命的深入发展,由由条件的限制,它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均给予了纠正,这部土地法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记载了马列主义同中国土地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在中国土地法制史上具有开创新纪元的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10.
传统史学以文献利用为主 ,口述方法的运用 ,对包括知青史在内的当代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补史、证史 ,可以改变极少数人垄断话语权的状况 ,从而深化对历史的认知。但口述也包含各种不真实成分。除了遗忘造成的失忆 ,选择性记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的办法是使口述方法与文献方法相得益彰 ,以最大限度接近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