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51篇
教育与普及   2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3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97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其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我们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创新实践的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在分析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及生态文明的相互关系中,探索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992.
亨廷顿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国际政治理论家之一,也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具争议的政治学家。他提出的"第三波"、"文明的冲突"等观点,早已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的流行话语。其代表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给予我们无尽的思索和启迪。  相似文献   
993.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地理位置和生态资源状况,韶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广东全省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之一,韶关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通过机制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难题。  相似文献   
994.
 柴达木盆地生态功能重要,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光热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实施将进一步增大生态环境的系统压力。有效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柴达木盆地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压力,对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基本判断,进而提出柴达木盆地“生态保护优先”、“产业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驱动”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995.
基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及生态人居5维度,构建了内涵更丰富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层次分析法与TOPSIS法,对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及其5维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5维度的水平都较低,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保投资、人民生活等多方面问题; 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5维度之间的发展状况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性,且其中生态人居建设与其余4维度之间的矛盾表现都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6.
马克思恩格斯一生都在孜孜探索人类文明走向、探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思考人类前途和命运,囿于历史原因,他们作为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虽未明确提出"生态"命题,经典文本中亦鲜有对生态问题的系统论述,但他们就"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论"、"生态危机产生根源论"、"人类文明的最终价值取向论"等都发表了睿思哲言,为后世学者留下了生态哲学的宝贵思想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站在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宏阔视野,对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这与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新时期对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997.
饮水思源——人类对大河源头的探求(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殿明 《大自然》2010,(4):26-28
河流是人类的母亲,是文明的发源地。众所周知的世界四大文明都源于河流:中国文明源于长江、黄河;印度文明源于印度河;埃及文明源于尼罗河;古巴比伦文明源于两河流域。因此,对大河源头的探索考察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长江,它是唯一源于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上的冰川河流。  相似文献   
998.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趋势不断加强,道路逐渐形成网络体系,但是大量人工环境的建成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也进入到城市之中,给人类带来生存危机,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城市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999.
除了我们地球上的人类文明以外,宇宙中究竟有多少其他的文明存在?若干个世纪以来,这一问题一直强烈吸引着人类,并且尽管我们至今尚未找到明确的答案,但最近的一些进展已经再一次把这一问题放在了突出的地位。其中主要的一点是,在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和数次引起错觉的开头之后,我们终于得以证明,在我们的太阳系以外,还有小少行星存在。  相似文献   
1000.
21世纪系统辩证学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末造就了系统辩证学第一大批交叉科学,给系统辩证学增添了内容,展望21世纪,系统辩证系统将在与其商榷和创新中获具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