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8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支持保留“原子量”“分子量”术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支持保留“原子量”、“分子量”这一既方便又实用的术语。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32.
建议:(1)恢复“原子量”与“分子量”的定名,但定义不变;(2)为与国际学术界一致,建议中文译成英文时采用“relative atomic mass”及“relative molecular mass”。  相似文献   
33.
钴(Cobalt),化学符号Co,原子序数27,原子量58.9,银白色,能磁化,是中等活泼的金属元素,有+2价和+3价两种化合价。  相似文献   
34.
元素立体周期律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中圣 《河南科学》2001,19(1):53-55
通过中子数与质子数的差值研究元素周期律,探讨发展“元素立体周期律”。  相似文献   
35.
本文详细介绍了铜原子量测定实验的微型实验方法,另外还就无机实验中实行微型化谈出了个人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6.
国际上把atomic weight改为relative atomic mass是有道理的:(1)此概念应是mass(质量)不是weight(重量);(2)若改为atomic mass容易误解为一个原子的质量,实际上是NA(阿伏加德罗数)个原子的质量,故加relative以区别。然而中文“原子量”既未混淆“质量”和“重量”,亦无产生“单个原子的质量”误解之虞。一个科学名词不可能尽含其定义,在不会引起误解的情况下愈简短愈好。故我支持科学界早已习惯的用法——原子量。“分子量”的问题同此。  相似文献   
37.
我一直主张沿用“原子量”术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2005年4月7日来信,征求:关于采用“原子量”(atomic weight),抑或“相对原子质量”(relative atomic mass)定名问题的意见。  相似文献   
38.
锂原子量的校准质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青莲 《科学通报》1991,36(4):272-272
自F.Aston首次采用质谱法测定锂原子量以来,迄今积累了27项原子量数据,其中除两项对平均值A_r(Li)=6.941偏离很远以外,数据都落在不确定度U_r(Li)=0.002范围内.这样的变异范围实际上反映了自然界中锂同位素的丰度涨落. 在上述25项比较精密的测量中,有三项是使用了校准质谱法,即用高纯同位素~6Li  相似文献   
39.
人们通过对费米原子量子气体施加变化的磁场产生超冷分子,由此开创了制备新型超流体和分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40.
原子量与分子量:原子量一词的英文为“atomic weight”,即原子重量.由于ISO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都已将“重量”规定为力的性质的量,因此“原子量”一词既没有准确表达出质量(mass)的概念,又无相对的含义,故停止使用,而以国标规定的“相对原子质量”代之.同理,“分子量”以“相对分子质量”代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