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9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55篇
教育与普及   16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51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文章结合淮南矿务局张集矿井铁路专用线,进行研究区段的地层变形和路基沉降分析计算;分析了采煤高度、开采次数、开采位置对路基沉降的影响,得到路基的采动下沉情况,当路堤位于采空区中央时各项移动变形值较小,以此指导煤矿开采.  相似文献   
492.
蠕变地层中套管载荷与套管变形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因素,给出了非均匀地应力下蠕变地层套管载荷和变形的解析解。地层蠕变效应是引起各类套管大量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非均匀地应力下,如何计算蠕变地层作用于套管上的最终稳定载荷和套管最终变形,这是两个很难解决的课题。将套管看成弹性体,把地层视为无穷大的黏弹性体,利用非均匀地应力条件下蠕变地层的开尔文模型本构关系,运用半逆解法和拉普拉斯变换法,完善了非均匀地应力条件下蠕变地层套管载荷的解析解,进而求出了套管变形的解析解;研究了非均匀地应力下蠕变地层中套管载荷的分布规律和变形的影响因素。结论对蠕变地层中套管的选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93.
针对苏里格气田召30区块河流相储层标志层缺乏、砂体叠置、掘蚀严重、难以精细等时对比的难点,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变化原理出发,在剖析关键取芯井的基础上,通过测井数据最大熵谱分析、小波分析和多曲线融合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单砂体级别的层序识别与对比。结果表明:测井数据最大熵谱分析及小波变换分析的综合运用能够实现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结构类型和叠加样式的识别与对比,据此,将研究区山_1段(S_1)—盒_1段(H_1)地层划分为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10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其中,气层段(S_1-H_(8S)段)可识别出3个中期旋回和16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在旋回识别与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多曲线融合技术提取标志层,实现了单砂体级别的地层对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河流相储层砂体空间变换复杂、短期旋回对比困难的问题,提高了等时对比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94.
二叠纪末生物礁生态系绝灭的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叠纪末生物礁生态系的绝灭是怎样发生的? 一蹴而就, 还是分几步发生的? 对贵州紫云长兴期生物礁顶二个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PTB)剖面的研究表明: 礁生态系的绝灭是分二幕进行的. 第一幕是钙质海绵、蜓等狭适性生物的完全绝灭, 发生在Clarkina yini带内. 此后的生物群是由小腹足类、一些介形虫以及某些小型钻孔生物组成的简单生物群, 或仅由藻席组成. 在Hindeodus parvus带开始的时候, 生物礁顶部变成缺氧环境. 原来以小腹足类或藻席为主的简单生物群发生绝灭(此为第二个绝灭幕), 代之以小球状的疑源类微生物为主的特化生物群. 以后在环境变成有氧时, 这个特化生物群又被微小腹足类为主的简单生物群取代, 代表海洋生态系的初步复苏. 此后随着海洋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这个生物群被正常大小的菊石、双壳类、腹足类组成的较为多样性的生物群取代, 代表海洋生态系的进一步恢复. 谈陆寨剖面是目前所知的唯一的生物礁发育到二叠纪最晚期并遭受大绝灭事件影响的剖面. 与煤山金钉子剖面和意大利Dolomites的Tesero剖面的对比表明, 非礁生态系有一个和礁生态系相同的第一幕绝灭事件. 发生缺氧事件的非礁生态系, 有一个和礁生态系相似的第二幕绝灭事件.  相似文献   
495.
天水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与西秦岭二重要构造带交汇处,该盆地充填的新生代沉积序列记录着该区构造变形历史,因此研究该盆地沉积记录对探讨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构造活动事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天水盆地古近纪砾石层砂质透镜体中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获得样品地层的最大沉积年龄为24.8士1.5 Ma.结合前人的工作,厘定该套古近纪地层最顶部地层年龄为22~24.8 Ma,并确定天水盆地古近纪沉积物源区在24.8 Ma左右发生了构造冷却事件,推断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的远程效应在古近纪末-新近纪初已传递到青藏高原的最东北缘.  相似文献   
496.
圆柱状分层介质中电磁场解析算法是电法测井快速正演模拟及井眼环境校正基础,推导倾斜线圈在最内层偏心时电磁场解析解闭合表达式。在频率-波数域中,利用Graf定理将电磁场的驻波和外行波由仪器坐标系转换成地层坐标系,然后引入无数值溢出的新型广义反射系数描述电磁场不同角模量在偏心边界处的耦合。针对共轴倾斜线圈系给出其偏心时接收线圈电压解析解,并分析线圈水平放置时电压表达式的退化过程。通过将背景场与反射场分离,减小被积函数收敛区间,提高接收线圈电压数值积分的稳定性及计算精度。结果表明:仪器居中时水平发射-水平接收线圈电压与地层电导率各向异性无关,而偏心时会受各向异性影响;水平发射-倾斜接线圈的偏心角不同导致其与井眼边界朝向不同,电压随偏心角变化明显;倾斜发射-倾斜接收线圈电压受仪发射线圈倾斜角、地层电导率各向异性及偏心角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97.
为探究硬岩地层超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随基坑开挖的受力与变形演化规律,依托于崂山区某基坑支护工程,对南侧支护完成区域基坑的预应力锚索轴力、基坑水平和竖向位移进行了实时监测,分析桩锚支护体系在该地质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探讨锚索轴力急速下降与基坑水平位移增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预应力锚索轴力持续、急速的下降与基坑紧邻原状山体的土压力和北侧后挖区域的持续施工有关,工程中采取预应力锚索2次补偿张拉适用效果良好;基坑最大水平位移为19.98 mm,最大竖向位移为12.11 mm,南侧支护完成区域基坑支护体系的变形受后续施工区域的影响明显;桩锚支护体系在硬岩及土岩二元地层超深基坑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类似工程支护结构设计应重视周边地质环境、邻近区域持续施工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8.
砾石充填防砂井砾石层堵塞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用不同粒度中值的砾石和地层砂对砂石层的挡砂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砾石充填防砂效果与砾石尺寸的选择密切相关,砾石层渗透率的砾石及地层砂的粒径比、流体粘度,累积产液量等因素有关。对5种粒度中值比的砾石与地层砂的挡砂结果进行了分析,根据其挡砂机理的不同,砾石挡砂类型可分为无地层砂侵入型,浅层内部桥塞型,孔隙堵塞与孔隙内部桥塞混合型,砾石层孔隙充填型和地层砂自由通过型。  相似文献   
499.
沉积岩系地层温度场模型及其参数优化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石油地质过程中沉积岩系古地温分布情况和有关参数识别问题。给出了包括传导、对流的导热方程及其初始、边界值条件,讨论了该抛物型偏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构造了识别导热率等参数的优化识别模型。依据可分Hilbert空间中双线性型的有界性与强制性等,证明了识别问题最优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500.
中扬子区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中下部为一大套灰黑色、黑灰色泥页岩,且大部分地区深埋地腹,具有较好的页 岩气勘探潜力。基于钻井岩芯及野外剖面测量观察,开展了系统的基础地质研究,建立了陡山沱组区域地层格架,进 行了层序和沉积相分析。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岩性具有四分特征,钻井岩芯和实测剖面各分段的岩性特征和沉积厚度 有所不同,地层厚度在90∼250 m,总体上呈东西走向展布,即自北西向东、南逐渐增厚的趋势。将陡山沱组划分为一 个二级层序(SS1),其中包含4 个三级层序(SQ1、SQ2、SQ3、SQ4)。沉积相包括滨岸潮坪相和台地相,台地相划分为 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和台内盆地3 类亚相。陡山沱期,研究区整体上为台地相沉积,区内东南部为开阔台地沉积,西北 部为局限台地,西南部花鸡坡-X1 井-九里垭一带为相对深水的台内盆地相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