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3篇
系统科学   72篇
丛书文集   96篇
教育与普及   2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2篇
现状及发展   21篇
综合类   315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汾河上游流域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森林覆被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尤其是森林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汾河上游流域,作为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一个独立的流域单元,是太原市唯一的水源涵养地和供水区,其森林植被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生态安全和对汾河流域的大城市的生态屏障作用能否正常发挥.所以应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汾河上游流域的森林变迁的历史,追根溯源,进行研究,目的是找出人类活动对植被影响的规律,从而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恢复植被,为汾河上游流域的生态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河南孟津地区古土壤元素质量分数及比值的分析,研究文明起源时期该地区人类活动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地点王湾三期(4.3~4.0 kaBP)和二里头时期(3.9~3.5kaBP)的人类活动对古土壤化学性质产生了明显影响,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和有机磷质量分数明显增加,人类活动还使古土壤中元素质量分数的比值发生了明显变化,w(C)/w(N)和w(OP)/w(TN)明显增加,二里头时期人类活动强度比王湾三期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解决水资源规划庞杂的知识及其整合问题,构建了以工作流为主线的水资源知识管理框架。该框架考虑到水资源综合规划与管理涉及面广、半结构化明显的特点,将知识管理和业务流程相结合,完成水资源规划各流程的知识流和关键知识节点的梳理。以全球环境基金(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GEF)海河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为背景,说明了该框架的应用过程。该管理框架可以有效地实现水资源规划的知识管理以及稳定而可持续的知识积累,为数字流域模型作准备。  相似文献   
994.
白暨豚     
魏卓 《科学世界》2007,(6):47-47
世界上有众多的大江大河,分布于其中的淡水鲸类动物仅有4种,它们是南美洲亚马逊河和奥利诺科河水系的亚河豚(Inia geoffrensis)、印度河的印河豚(Platanista minor)、恒河水系中的恒河豚(P.gangetica),以及中国长江中下游的白暨豚(Lipotes vexillifer)。  相似文献   
995.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经常容易产生不文明旅游行为,这种不文明旅游行为往往成为导致旅游景区环境污染、景观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纠正游客在出游过程中出现的不文明旅游行为,成为提高国民素质,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方面。文章分析了国内旅游和国外旅游中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现状表现,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对消除不文明旅游行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6.
诗人阿库乌雾的思想脉络一直在由关注本民族文化精神到关注世界文化精神的不断攀升中发展,即将出版的旅美诗集《密西西比河的倾诉》,更是接续了这样的精神:诗人观察了古印第安人的生命史,并以图腾、神话等切入点,在一个少数民族对另一少数民族的凝视中实现了跨文明的诗歌叙述,体现了他对不同民族共同的历史异化命运的关注以及贯注始终的文化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997.
中华文明体系价值现的核心可以用“和谐“来概括。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生产组织形式,依靠协作性生产进入农耕文明,促进了中国先民和谐价值观的产生;以血缘、氏族为纽带,社会组织进一步发展,治理水患、兴修水利等社会公共工程客观上要求中国形成宗法制国家形式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和谐思想进一步深化;政治上的“大一统”,经济、文化的交流互补,中华民族的形成既是各民族相互依存、长期融合的结果,也进一步丰富、发展着和谐思想;宇宙万物是大化流行的整体,自然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而且有至善至美的品格,这种有情的宇宙现促进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8.
“中华”一词是由“中国”与“华夏”二名复合而成,其现代的词义,既可指中国,也可指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词义相近,但也有区别。中华文明是指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中华文明的概念和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999.
二龙山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及污染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分级对照法对二龙山流域水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1996-2000年对辽河中下游流域地表水体25个断面的连续监测,采用“分布重心”模型,研究了地表水体中藻类、底栖动物和微生物分布的空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辽河中下游地表水体尤其是浑河河水的生物污染较为严重;藻类和细菌分布中心的位置均有向西北方向发生迁移的趋势,大肠杆菌分布中心的位置有向西南方向迁移的趋势,底栖动物的分布中心的位置有向东北发生迁移的趋势,同时,总体平均分布中心的位置有向西北方向迁移的趋势。以1999年为例,通过与林地、耕地、化肥、日照、气温、降雨、径流等生态水文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辽河中下游流域地表水体中藻类、底栖动物和微生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流域生态水文格局有较好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