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5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现在师范院校中文系的学生,是未来的中小学的语文教师。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材的内容,有一半以上属于儿童文学作品。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提高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尤为重要,应从提高师范生的儿童文学教学能力、儿童文学的鉴赏能力及儿童文学的写作能力入手全面培养,使师范生从师后更好地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42.
唐小圃本名唐纪翔,是民国时期知名的法学家、大学教授,同时也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翻译家。他的著作《中国国际私法论》在我国早期的国际私法发展史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他所著译的童话作品数量众多,滋养了我国一代青少年。他翻译的日本文学作品,以及借助日文转译的托尔斯泰等人作品,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翻译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对译者身份及其主体性的深刻认知,对“合译”“改译”“改作”等晚清翻译范式的灵活运用与批判继承,均走在时代前沿。他开放的翻译理念和多元的翻译活动,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促进了中外文学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43.
儿童文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在身体、精神、社会等方面均未成熟的儿童培养为健全的社会人。为最大限度地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师范院校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应突出强调五个问题:一是正确认识儿童文学的特性;二是准确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知识;三是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启蒙作用;四是注重新时期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五是注重云南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学习。  相似文献   
44.
新中国成立以来,儿童文学出版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作品质量、作家、市场以及出版社等都成为制约儿童文学出版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儿童文学作家需要合理的定位,原创作家队伍亟待扩大,出版社和作家都要奉行读者至上的原则。只有理顺这些问题,儿童文学出版才能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5.
汤汤童话在日常生活化的空间环境中,引入童话的“非生活本身形式”,并着重表现角色在情感上的互动,将情节的逻辑推进到角色的内心。和说教性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同,汤汤童话更注重于现代的具有内在深度的主体开掘,包含着更为丰富的内涵,是对人类境遇的象征性表达,为新世纪十年文学提供了来自儿童文学的文学经验。  相似文献   
46.
“我要吃树叶!再也不喝奶了,我已经长大了!”小长颈鹿安瑞克一边念叨着,一边瞅着不远处那一片绿油油的金合欢树。瞧,已经有同伴迈着大步,朝那边走去了。它瑞克不甘落后,  相似文献   
47.
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反中心、反权威思想的思想倾向,造成传统价值观念体系的瓦解,以及真理、信仰、价值和意义的缺失,而这种思想倾向对我国创作基础与文化传统原本就相对薄弱的儿童文学,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相似文献   
48.
浅谈儿童、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林 《科技信息》2008,(12):157-157
讨论儿童文学翻译,涉及很多相关问题,例如,谁是儿童?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如何思考,思考什么?爱好为何?关于文学阅读有何能力?等等.本文踏进儿童的神秘世界,与儿童进行亲密接触,以进一步了解儿童与文学的关系,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49.
吴建荔 《龙岩学院学报》2004,22(Z1):187-189
当前儿童文学教学较重视科学精神,而忽视个性教育和人文教育,这样会导致学生感性与理性的失衡,知识结构的失衡和人格的失衡.儿童文学的教学必须重视儿童的特点,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50.
从选择作品到阅读体验再到欣赏结果,儿童文学的整个欣赏过程都表现出追求快乐自由、充满幻想的游戏精神。成人在儿童文学的欣赏指导中应守护这种游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