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唐鹏 《科技信息》2013,(22):153-153
在《傲慢与偏见》中作家奥斯丁创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并细腻委婉的女性世界,它不但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状态和历史进程,同时也暗藏着作家独特而新颖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的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简·奥斯丁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本文以小说中人物婚姻的发展过程为主线,阐述了资产阶级婚姻的实质,探究了简·奥斯丁理想的婚姻观,并指出了小说的现实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从新闻传播规律看,媒体对所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和评论时,应始终如一地坚持客观和真实的原则而不能带任何偏见。然而,在具体的实战中,媒体偏见却经常发生,学界对此的批评大多集中在意识形态和“构饰”两方面。这种现象在标题制作中亦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4.
语用学是对有目的的语言活动的研究,也是研究文学语言特征的有力工具。借助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来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含义,清楚地反映出语言形式和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小说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交际意图和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晶 《科技信息》2012,(6):181-181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一部巨著,目前已有很多汉译本。在诸多汉译本中,王科一和孙致礼的版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将从广义语境角度对两个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即: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6.
比较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开头部分四个中文翻译文本,根据亚·泰特勒的翻译原则,可知翻译文本与原著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翻译文本在多数情况下很难与原著一致。  相似文献   
17.
社会认识论视野中的认知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认知活动和推理中认知偏见的形成原因,阐述了认知偏见的本质特征。文章重点介绍了富勒尔和戈德曼的社会认识论解决方案,指出社会认识论是在新的认知机制上解读认知偏见的新进路。  相似文献   
18.
女性更适合喝酸奶?在西方的广告中,似乎默认了酸奶是女性的专宠。事实真的如此吗?科学又如何解释这一日常生活中的性别偏见呢?酸奶是个中规中矩的奶制品,通常里面还掺了奶酪。英国人尤其喜欢酸奶,不过他们购买回家的10%酸奶制品最后都还没开封就扔掉了。其中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过都不值一提。其实酸奶是个平凡的食品,浪费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只是关于酸奶有个不得了的现象——似乎消费者都是女性。这就引起了一个重要问题——凭什么说酸奶是女性的专属零食呢?  相似文献   
19.
美国女作家威拉·凯瑟在其代表作<啊,拓荒者!>中,塑造了亚历山德拉这一勤劳睿智独立的西部拓荒女性角色.她通过努力成功地实现了女性的自我价值.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观点的角度将亚历山德拉与小说中的其它男性角色进行对比,以分析亚历山德拉这个挑战男性偏见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0.
笛卡尔肇启了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卡尔在追述了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上帝之存在之后,他对认识论上的错误产生的厚因进行了探讨。笛否定了上帝是错误产生的原因;随后笛卡尔发现当人们的判断超出了清晰明白感知的范围时,便会产生错误。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以“不正确地使用了自由意志”而结束了对错误起因的探讨,而他在后来的一本著作《哲学原理》中,又增补了一些其它的原因。而实际上这些补充的原因都与自由意志有关,如果我们一以贯之地把自由意志限制在理智对象范围之内,只对那些我们清晰明白感知的对象作出判断,我们就不会犯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