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1,(1)
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失序的教育关系彰显,主体信任危机集中表现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情感、认知层面的信任危机以及伦理层面的信任危机。其中,情感信任危机围绕教育双方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人际交往双方在情感层面的信任度以及情感信任关系的建构环境三个维度展开;认知信任危机的产生主要与存在性孤独、传统与现实的断裂以及制度性承诺的乏力密切相关;伦理信任危机集中表现在价值规范基础与信任链结构两个层面。破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信任危机,需要着力提升教育者的领导艺术、构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承认关系及其和谐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33.
刘双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1):152-155
在生产生活方式日益变革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信任意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情况,主要表现为信仰缺失、道德信任危机、人际信任危机和政治信任危机四种维度。大学生信任缺失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对策包括:重视先进理论对大学生的引导作用,引导大学生实现社会价值认同;引导大学生以唯物辩证的观点分析社会问题;深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诚信资源,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引导学生提升个人品质,为社会信任机制的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34.
我国慈善事业是建立在政府积极引导与主动推动基础上的综合性社会救助活动,是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大力发展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接轨、与社会保障体系相配套的慈善事业,是对社会弱势群体或个人进行有效的社会支持的客观需要,是缩小贫富差距并逐渐消除两极分化的现实需要。然而近年来一系列慈善风波一再降低慈善事业公信度,慈善组织因此深陷信任危机。如何应对和化解信任危机,从而重塑慈善公信力,已成为当前慈善组织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35.
谣言产生影响和危害的关键取决于受众的“信”,而非造谣者的“传”。受众之所以信服谣言源于受众对外界环境的不信任。网络为受众提供了表达不信任情绪的平台,在网络表达狂欢的刺激下,网络谣言被受众接受和广泛传播。网络谣言治理的目标不在于杜绝谣言的产生,而在于降低谣言的危害。增强传播活动中各要素对谣言的化解力是网络谣言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6.
闫金山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9(5):19-22
阐明当前农村社会中的信任状况,指出利益驱动、社会流动的加快、经济分化和传统文化的低迷是造成农村社会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应从制度建设、非正式组织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方面重建农村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37.
2003年9月6-8日,由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主办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来自日本、韩国、中国的专家学者40余人与会,提交论文37篇。会议从理论分析与实践分析的角度,回顾东亚区域合作的历程,揭示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加速推进东亚的区域合作提出了诸多合理化建议。与会专家着重围绕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与路径、东亚区域的自由贸易与金融合作、东亚的产业分工与发展模式、有关中国的热点问题等进行了深人而坦诚的探讨。 相似文献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