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研究了广义人体-结构-TMD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利用2段连续的直杆模拟静立人体,将广义人体和结构均简化为单自由度,并与悬挂于结构下部的TMD共同组成一个三自由度的振动系统.推导出广义人体-结构-TMD系统的无阻尼固有频率、位移反应谱和加速度反应谱,并将结果与二自由度的结构-TMD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广义人体对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当结构基频为人体基频的2倍时,这2个系统的无阻尼固有频率差别较小;当结构基频与人体基频接近时,这2个系统的无阻尼固有频率差别明显. 相似文献
52.
1 人体模型化。本应用R·E.Roberson,J.Wittenburg提供的有根树状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对某少年运动员“Li”的双杠大回环动作进行了动力分析.根据运动员在双杠上的动作情况,将人体模拟成7块刚体组成的有根树状刚体系统.其系统结构与有向图见图1. 相似文献
53.
车辆正面碰撞的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轿车为对象,建立含乘员约束系统整车有限元模型.在LS-DYNA环境下,将整个模型划分为36万个壳单元进行正面碰撞过程数值模拟.对碰撞过程中能量转移、耗散、主要结构的吸能效果、乘驾假人的变形损伤指标进行了分析.将仿真分析结果与碰撞试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和评估,验证了含乘员约束系统的整车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含乘员约束系统的汽车碰撞模型及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较真实地反映出实车碰撞的状况和结果,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虚拟装配中DELMIA/Ergonomics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虚拟装配以及DELMIA/Ergonomics模块功能。应用DELMIA/Ergonomics引入了人体模型;通过调整人体模型尺寸及其姿态并结合人机工程学对装配工具进行尺寸修改设计;结合虚拟装配技术,对装配模型进行虚拟装配,从而检验了装配模型的装配可达性,体现了人机工程学在虚拟装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56.
以"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科技问题"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174次学术讨论会于2001年11月5-7日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 相似文献
57.
数字化虚拟人背景和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回顾了国际上数字化虚拟人(数字人)的研究背景和进展,介绍了国内正在开展的建造具有东方人种特征的中国数字人的努力、主要概念和关键技术.可视人计划发端于10多年前的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取人体数字图像信息的实验.所获取的数据集是数字解剖学的基础.它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建造人体模型的思想在中国可以回溯到千年以前或更久远.现代建造数字人的努力正在得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支持.其背景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相关的科学技术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数字人将在血管模型的添加、高精度数据的获取和数据的完整性上做出努力,争取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作为这种努力的标志是2001年举行的第174次香山科学会议.会议主要由计算机专家和解剖学家发起,详细讨论了在数字人研究上的合作.学者们致力于建造一个具有更高精度、更完整的中国数字人.它将不仅可以应用于生命科学,而且将应用于服装、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等广泛的领域. 相似文献
58.
人体运动跟踪是基于视频的人体运动分析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了一种新的人体肢体运动的跟踪方法,通过基于分块的帧间变化检测和二维人体块模型检测出人体运动区域,利用背景统计的技术从累积的帧差信息中构建出完整的背景区域,进而从运动区域中提取出头部和四肢的区域,通过区域形状分析确定各肢体区域的位置信息,从而判断出关节点的位置.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对人体肢体的大幅度运动进行跟踪. 相似文献
59.
60.
研究建筑工人夏季热反应对保障建筑工人生命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施工现场实地调研,借助TAITherm软件,建立虚拟人体模型,还原建筑工人户外工作时生理参数变化,利用相关性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等数学手段,研究建筑工人生理参数和热环境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核心温度模拟值和实测值接近,平均皮肤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走势相似;平均皮肤温度、平均皮肤温度变化率会对环境变化快速响应,核心温度响应时间滞后约3 min;短暂的休息可以有效降低平均皮肤温度、心输出量,但对降低核心温度作用不显著;活动时长是影响生理参数的重要因素,且随活动时长增加人体调节机制变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