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7篇
系统科学   93篇
丛书文集   54篇
教育与普及   3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7篇
综合类   17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简要介绍社会困境的涵义,详细阐述博弈决策的理性选择理论、认知转换理论和生物进化理论,并且从认知控制、社会认知以及奖励预期3个过程揭示博弈决策的神经机制.未来研究应力求突破先前理论模型的不足,深入考察个体合作行为的神经机制,并向实际应用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62.
分析了我国传统体育教育教学理论的局限性,讨论了交往教学理论的意义、理念、方法和途径,认为交往教学理论以"以人为本"为教学理念,以创设优良教学环境、互相协作和对话的方式协调教学关系,以追求"知、情、意、行"为教学手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最终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3.
朦胧诗是20世纪70年代末崛起的一股诗歌潮流,它迥别于现代新诗而呈现出全新的美学追求:诗歌风格的“个性美”,诗歌精神的“人性美”,诗歌价值的“理性美”等发起了对经典政治诗学的挑战,重扬了以人的情思为核心的诗关理想规范。它是人道主义人性的复归,对过去痛苦时光的反叛,对人性失落的反拨,以“我”为中心,表达了新一代青年人的心灵感受。它是新时期文学觉醒的先声,建立起了新的美学原则,对整个新时期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马克思主义革命导师及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人才问题的论述是科学人才观产生的理论渊源,从逻辑理性、价值理性、实践理性的结合方面论证了科学人才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阐明了科学人才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人才问题上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生长点,是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略从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深入到解放人、解放人才资源素质潜能层面的理论创新,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相似文献   
65.
刘秀梅 《科技信息》2007,(18):203-203
《诗经》中无论是史诗、祭祀诗,还是宴飨诗、爱情诗、怨刺诗、思妇诗等,几乎情感的每一次和谐和冲突,都有道德相伴随,最终个人意识和情感回归理性社会,遵循礼的约束,而同时这不是对个体意识与权利的抹煞,而是用礼乐、美食、声色为表象来体现一种内在的温和的道德感召力,从而达到"上以风化下,下以讽谏上",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等级、隔阂和仇恨。最终达到君臣思想一致、道德伦理的实现及情感的理性回归,然这也是治国之根本——治心,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6.
"学衡派"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一个代表,它具有独特的现代性特征。由于历史语境的误置、评价标准的错位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使学衡派所体现的现代性特征长期与封建复古主义等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参与者交互次数的设定,设计了一个可验证的理性秘密共享方案.该方案能够有效的阻止秘密分发者的欺骗,并使得参与者没有偏离方案的动机.通过对该方案的分析,证明了方案满足公平性、可行性和正确性等性质.  相似文献   
6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品德结构研究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9-1989年,我国社会由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转型,德育界由追求崇高理想转向寻找普世价值,品德结构研究从点线相连的知情意行因素说转向三维空间的结构说;第二个阶段:1989-1999年,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向市场经济转型,学校德育的价值追求由集体主义转向合理利己主义,形形色色的立体结构理论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第三个阶段:1999-2009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社会文化多元价值观并存,学界批判知性德育而转向生活德育,提出德育生活化的主张,品德结构问题的研究重心下移,转向寻找操作机制的形下阶段;第四个阶段:2009年以后,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学界反思、质疑生活德育论,提出实践理性的观点,品德结构的研究出现向人格本体形上复归的态势,表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9.
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工程恶性事件暴露了我国工程领域伦理道德的缺失,本文从价值理性、选择理性、实践理性三个向度剖析了其背后存在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孔孟儒家私德伦理与墨子墨家公德伦理的比较研究,发现科学理性之缺失是儒家私德伦理陷入现代困境及其深层悖论的根源;而墨家科学理性的优势,在其兼相爱和交相利公德伦理体系建构中,起到了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奠基作用。并指出:规则是社会公德的核心,遵循和崇尚规则以及公平竞争和合作,既是一种科学精神,又是一种公德精神,在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和公德建设中亟待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