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7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61.
"和而不同"的思想贯穿着中华文化发展的始终,是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随着各家各派对"和而不同"思想认识的深入,中华文化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并且不断地得到世界各民族的认同。今天,"和而不同"思想对解决文化价值冲突,建设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建设国与国之间和谐相处的和谐世界,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2.
近现代史上“中国画改革”的几场争论的史实,深刻剖析了中国画独具的东方学术特征,中西绘画差异的比照。揭示出形成中西文化两种差异的根源,在于世界观的一贯性差异,即西方文化重物质质性研究,中国文化重精神内质的开拓与升华。  相似文献   
163.
在20世纪的文学作品中,已有很多美国化的亚裔人形象,但东方化的美国人形象却极为罕见。尽管性别问题、种族问题、阶级问题和文化的差异与隔膜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天国的南方》中的主人公———一位白人女孩朱迪思仍能跨越并成功地活动于两种文化之间。罗杰斯以她个性化的语言描绘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预示了当今社会的文化互融现象,表明只有一种语言、一种文化的世界将是一个残缺不全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4.
从汉英语言的差异看中西文化的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语言差异是与其文化差异相辅相成的。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来观察中西文化的差异不仅能加深对双方文化的了解且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  相似文献   
165.
从《校邠庐抗议》看冯桂芬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邠庐抗议》是冯桂芬的著名代表作。集中反映了冯桂芬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思想和改革主张。本文主要从《校邠庐抗议》看冯桂芬的中西文化观,其中西文化现集中体现在“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著名论断上,成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论的溢觞;重要的还在于他承认了西方诸国的“富强之术”,对于采西学比前人提出了较多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6.
林徽因是在中西方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女性作家,既受传统文化的浸染,又受西方人道主义和现代派理论的影响,具有两种文化身份和广阔的文化视野。她的小说无论从内容和技巧上都具有中西文化的因子。文章着重就林徽因小说中西文化交融技巧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67.
关静 《海峡科学》2008,(5):62-63,69
由于我国与绝大部分说英语的国家相隔万里,地理位置、自然现象、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等千差万别,人们对于颜色的感受和表达不尽相同.这样,颜色词语在中西文化之间自然又会产生很大的差异.该文就中西文化中的颜色词语对事物和思想的象征作一些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8.
明末清初时期的中西文化会通是中国近代科学思想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学界对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人文学者关注有加,却忽视了对清朝开国后第一位最重要的科学家、被《清史稿》誉为"一代畴人之功首"  相似文献   
169.
张謇"会通中西"的教育思想形成于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进程中。在他的整个教育实践中,无论是学校教育宗旨的确立,还是仿照西方学制构建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系统,抑或是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中都充分体现出"会通中西"的教育思想。张謇"会通中西"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中国清末民初教育由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化教育的发展和转变,而且对解决当下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如何引进、吸收西方文化知识和改革教育体制等方面的问题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0.
明清之际的中西会通,是在西方文化和科技大量涌入时所产生的一个独特现象。在明清之际,传教士输入的西方科学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远超过宗教神学的影响。通过分析中西会通的历史背景,本文进一步阐释中西会通的内涵和产生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