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2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缅甸境内多数的山脉与河流是中国山系和水系向南的延伸,对于两国人民与文化交流互动极为便利,从汉代一直到清代汉民族移民不断迁入缅甸。在这个背景下,桂家(GweChia)人出现于17世纪明末清初之际,形成发展于18世纪。作为中缅混血儿的桂家人,经过与缅甸人的长期互动、磨合和融合,逐渐成为缅甸民族的组成部分,而被缅甸人称为“果敢”。  相似文献   
252.
越南的土生华人称为明乡人。明清两代均有汉民族移民与越南土著民族互动融合,形成土生华人——明乡人。  相似文献   
253.
魏锡华 《广东科技》2008,(23):85-86
1997年,在改革开放行至第19个年头之际,香港成功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然而祸福似乎从来就形影相随,不离不弃。正是在这一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毗邻香港的广东首当其冲。在危急形势下,如何保证国民经济不出现太大波动成为当时最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54.
铜鼓作为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地区重要的民族文化符号,经过了27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圈。铜鼓研究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丰富的研究材料、众多的研究成果、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及稳定的研究队伍等,已具备构建铜鼓学的重要条件。从构建铜鼓学的原因与条件、研究对象与范畴、研究方法、研究历史、研究的重大成果等方面进行论述,结合铜鼓与铜鼓文化的诞生、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圈的形成、铜鼓文化功能的变迁与铜鼓铸造工艺的流变等方面内容对构建铜鼓学进行思考并展望。  相似文献   
255.
千百年来,在中田人下南洋的移民潮中,中国汉民族在与东南亚各国各民族的交流、互动、磨合、整合和融合,特别是汉民族与东南亚各民族妇女通婚融合,形成了许多各俱人文特征的土生华人.马来半岛的峇峇人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土生华人族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