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122.
王凤娟 《甘肃科技》2022,(15):109-111
分析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选取2019年5月—2020年9月医院收治的240例阿托伐他汀服用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用药处方,观察患者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特点,并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本研究中共240例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钙,以梗塞性(45.00%)及冠心病疾病(21.67%)为主,其次为缺血性疾病、糖尿病、肺部疾病及心绞痛等;临床科室以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较多,共占68.33%;合理用药分析结果显示,24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用药不合理;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总金额、使用频度、费用及总消耗量较阿托伐他汀钙胶囊远远升高;有9例(3.75%)出现不良反应。通过对院内阿托伐他汀进行临床应用分析,使用阿托伐他汀基本合理,存在少数用药不合理情况,且有一定不良反应,应坚持合理用药并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及监测,以提高用药安全,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3.
李珍秀 《甘肃科技》2022,(13):142-144+148
探讨消化内科常见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总结。从2019年6月—2021年6月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589例常见病患者中,抽取1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根据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种方法,将其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结束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率等指标数据,并进行组间差异比较。临床效果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57%,2组数据比较,前者明显优于后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方面:观察组指标数据为4.29%显著低于对照组(12.86%),组间差异显著(P<0.05)。消化系统常见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临床效果优于单一的西医治疗,其不良反应率低,副作用小,预后康复疗效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24.
分析帕博利珠单抗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和规律。调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3月31日上报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3份帕博利珠单抗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其报告类型及来源、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既往ADR史和家族ADR史、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发生时间、处理措施和转归、对原患疾病的影响等情况。结果显示:该药所致严重ADR发生率较高(占34.78%),涉及男性(占78.26%)明显高于女性(占21.74%),以皮肤表现为主(占43.59%),皮疹最为常见,且大部分症状并非在短期内发生,对症处理后情况均好转,对原患疾病影响较小,帕博利珠单抗用药期间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25.
目的:了解我院2009年—2010年中药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0年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种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和2010年中药注射剂分别占总药品销售金额的16.92%和14.75%,排在销售金额前20位的中药注射液品种变化不大,大部分为心血管疾病药物。DDDs综合排序前3位的为细辛脑、薄芝糖肽、丹参酮IIA磺酸钠。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增长缓慢,但用药率仍高,应进一步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26.
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日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 首先,如何防治中药注射剂的过敏反应以及探明其致敏物质是世界医学界所面临的难题。由于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特点牵涉到免疫学与毒理学的交叉学科领域,致敏原的筛选与确认又需要化学与毒理学专家共同来探究和解决,中药多成分的物质基础、毒性作用的多靶点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难以预测。因此,通过研究,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前过敏反应安全性评价的检出率;分离鉴定致敏原,提出去除或控制致敏原含量,它有利于降低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发生率,保障人民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7.
为探讨抗生素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指导合理用药,对全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154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605例抗生素不良反应占同期药物不良反应的39.11%(605/1547),品种以β-内酰胺类居首(44种),例次数也以有关β-内酰胺类最多(286例)。其表现累计例次最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68例),最严重的表现是过敏性休克(6例)。因此,加强合理用药,慎用抗生素药,必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8.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给人类健康、社会经济发展及全球医疗和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研发安全有效的特异性疫苗至关重要。目前,基于腺病毒载体和mRNA等技术开发的多款疫苗已在人群中广泛接种,然而疫苗接种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除了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接种后疲劳、发烧和肌痛等常见不良反应外,疫苗相关性心肌炎正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全球范围内已有多例COVID-19疫苗相关性心肌炎导致死亡的病例报道,对接种人群的健康危害较大。因此,本文对COVID-19疫苗相关性心肌炎的发生概况以及其潜在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认为COVID-19疫苗相关性心肌炎的发生与疫苗的类型、接种剂次以及接种人群特征等因素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且不同类型疫苗引起心肌炎的机制各不相同。未来仍需结合临床数据开展更多的基础研究,以明确疫苗相关性心肌炎发生的具体机制,从而研发更加安全有效的新型COVID-19疫苗,降低疫苗相关性心肌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9.
高晓红 《甘肃科技》2006,22(2):158-159
目的控制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通过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药物诱因,人为因素将全面控制在输液不良反应的各个环节,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全面分析输液不良反应的各种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结论全面控制药物质量和人为因素在系统控制输液不良反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0.
党权 《甘肃科技》2021,(12):155-157
探究老年患者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特点,并对合理用药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10月庆阳市中医医院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84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对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进行总结,探究如何提高用药安全性.84例患者共分离出137株致病菌,革兰阴性菌构成比为48.17%,革兰阳性菌构成比为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