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3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36篇
教育与普及   10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25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研究方法   6篇
综合类   169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漫天飞舞的洛基山蝗虫大军横扫整个北美洲.这景象着实令人望而生畏。一望无际的昆虫群落铺天盖地而来.使大片的庄稼毁于顷刻之间——  相似文献   
3.
4.
无论作为一个术语还是一门学科,“文学批评史”都是舶来品,这导致了西方文学观念、批评方法和书写体例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编撰的决定性影响。已有的批评史著作和教材,无论是通史、断代史,还是分体史,大体上是以西释中,在西方文论的理论框架内排比中国文论的材料。这就潜伏着危机:中西文化观念的异质性使得阐释深入不下去,众多论著在同一层次上作重复研究。有学者说,“如果我们还承认批评(本身)是文学经验的触角,并将之看作是一种与探索文学经验有关的、既表现思想又体现乐趣的活动,那么批评史就不应仅仅是一种枯燥无味的编年史或者罗列批评家及其经典著作与言论的‘光荣榜’。”  相似文献   
5.
温公颐先生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方法论涉及一般原则和具体方法两个层面。其中,一般原则主要包括"贵有创见"、实事求是和发展的观点3个方面。具体方法主要有比较的方法、语言学的方法以及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等。温公颐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方法论,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近代以来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简单比附这一思路与方法的有力矫正。  相似文献   
6.
作用自己研制的超声波扫描检测系统对高硅氧复合材料试块进行了多次检测,取得了该材料的一些声学特征值,为继续深入的研究高硅氧复合材料性能提供了一些可靠依据;同时也检测出了该材料中的缺陷、隐患和局部密度不均匀.从缺陷成像轮廓的清晰度看,超声C扫描可以定量检测出高硅氧复合材料中的许多缺陷.  相似文献   
7.
~~在虚实之间:以《搜神记》为例谈六朝志怪小说的文体特征@周昌梅$孝感学院文学院!湖北孝感432000~~~~[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 [2]张庆民.论蜕变中的魏晋南北朝小说[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9,(4). [3]徐公持.魏晋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  相似文献   
8.
《西北学术》的科技内容及其主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运用科学史研究方法,对《西北大学学报》的前身之一《西北学术》的科技史价值和办刊宗旨进行讨论。认为该刊为20世纪40年代西北大学的最高学术论坛,其有关西北国防化、西北学术思想、西北地理、西北物理学会的研究和活动等内容,突出了西北大学的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现在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以网络教育形式来传递教育教学信息,愈发显得重要.以网络基础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资源建设对整个教学的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欲研究《金瓶梅》中的“反切”语,不能不对“反切”流变史予以回顾。语言学界推求“反切”之起,认定是三国魏孙炎所创,这是个误解,诸家所据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孙叔言(然)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颜氏所指明确,孙炎所创为《尔雅音义》之书,用以证明汉末之人知反语。人,当然是众人的民众;无法确指谁是首创,庸众难于进入载籍。载籍所录反语只是作为花絮趣闻,如《三国志·诸葛恪传》“童谣曰:……于何相求?‘成子阁’,‘成子阁’者反语‘石子岗’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民有姓刘名堕者,宿抎工酿……排于‘桑洛’之辰,故酒得其名矣。……‘索朗’反语为‘桑洛’也”(林序达《反切概说》四川人民社82年版)。可资注意的是,反语的主人是“童谣曰”,是“民”对酒工刘某的称扬,反语应是来自民间,产生于民众的口头。鲁迅先生所说的“人猿揖别”语言伊始的“杭育杭育”,依反切律是为“嘿嘿”派。反切与其他语言同样是民众所创造,又为民众长期所运用,反切始终保持着俗文化形态而积久未变,也可以反证它的来自民间的群众性,此点为《金瓶梅词话》宏扬。后面详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