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8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220篇
系统科学   258篇
丛书文集   249篇
教育与普及   105篇
理论与方法论   50篇
现状及发展   92篇
综合类   7283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520篇
  2010年   377篇
  2009年   496篇
  2008年   511篇
  2007年   623篇
  2006年   520篇
  2005年   455篇
  2004年   391篇
  2003年   391篇
  2002年   324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1.
提出了一个基于常加速度常边界力广义Smith条件的非反射边界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半无限域中动力问题的显式-隐式算法.数值算例表明,它具有与常速度常边界力广义Smith非反射边界方法相同的精度,但显著地节省了计算工作量和计算机的存赌要求,且便于程序实现。  相似文献   
412.
本文针对C-D生产函数参数估计中时常会出现负值弹性系数的情况,提出三种在取消对技术水平的假定条件下进行参数估计的组合最优化算法。通过对南京市工业系统技术进步的测算分析表明,这三种算法都能有效地避免负值弹性系数的出现。  相似文献   
413.
本文研究了在氨性底液中用示波极谱法阴极化导数波测定煤灰中微量锌。煤样经灰化后制成溶液,以3N NH_3-0.2N NH_4cl作底液,加入合成灰样调整底液用标准曲线法进行测定。或不加合成灰样调整,直接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都能得到满意结果。本法不用除氧,不用抑制极大,简便,快速,可准确测定煤灰中η×10~(-5)的锌。  相似文献   
414.
本文介绍了运用阳极溶出极谱法直接测定水中微量元素镉的方法.本法操作简单,测量速度快,灵敏度达3×10-7mol-1,回收率达94.4%.  相似文献   
415.
设(n,q^2-1),则Dickson多项式D(x,1)是有限域Fq上的一个轩换多项式。本文证明了:如果q是一个素数的幂(q≥5),则存在正整数n,(n,q^2-1)=1,n<c1(logq)^c2,使得Dn(x,1)在Fq上恰有5个不动点,这里c1,c2是绝对常数。  相似文献   
416.
张集矿九层煤厚度与倾角变化大,为能用单体柱一次采出3.2m厚的煤层,确保采面、顺槽及底板巷迟支护的完好,作者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不同采高及倾角条件下的采场围岩应力的分布特征,从而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并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417.
抽油杆柱在粘性流体中阻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体在抽油杆与油管环形空间的流动是有杆抽油系统的一个动态子系统。本文对抽油杆柱的粘滞阻力进行了理论分析,井利用自行设计建立的有杆抽油系统模拟实验装置,对四种不同条件下的抽油杆柱阻力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计算抽油杆柱阻力系数的相关式。  相似文献   
418.
射流侵彻复合靶的工程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遂次逼近法建立了射流侵彻有限厚度靶的工程计算公式,进而提出了射流侵彻复合靶的工程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可用补破甲弹和复合靶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419.
应用键台图-状态空间分析法为 M7120A型平面磨床液压换向控制系统建立了数 学模型。针对“刚性方程”问题,在建立和求解数学模型时采用了“状态分段法”,有 效地减少了仿真计算时间;在数学模型中保留了主要的非线性因素,使理论分析的精 度提高,对系统的换向过度过程进行了数字仿真及试验验证,两者结果基本吻合。用此 数学模型分析了系统诸参数对动态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原系统动态特 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