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6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22篇 |
教育与普及 | 3篇 |
现状及发展 | 2篇 |
综合类 | 5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为了增加S iO2的功能以拓展它的应用范围,采用醇盐水解法制备S iO2粉末,并对其水合性能进行讨论。制备过程发现,氨水及正硅酸乙酯浓度都对S iO2的粒径及水合性能有所影响。采用酸洗和微波照射等方法对S iO2表面进行活化,使之产生更多的羟基。用红外光谱和水合等方法研究了S iO2的表面羟基含量,结果表明,酸洗和微波照射能够使S iO2表面活化,增强S iO2表面的水合性能。 相似文献
542.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氨水调节体系pH值,采用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微球。考察了聚乙二醇、曲拉通X-100、吐温-80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二氧化硅微球形貌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不同,加入量不同,可制备出粒径范围在80~600nm左右的光滑的二氧化硅微球。 相似文献
543.
用制备的铜掺杂二氧化硅作为吸附剂, 富集雪菊提取液中的木犀草苷, 测量富集有目标组分吸附剂的近红外光谱, 所得光谱经预
处理后, 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木犀草苷的定量校正模型并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 当铜掺杂二氧化硅的用量为0.25 g、 常温振荡20 min时, 对木犀草苷吸附率达89.7%; 雪菊提取液中的木犀草苷经吸附剂富集后, 无需脱附可直接检测; 所得近红外光谱经多元散射校正结合一阶导数预处理后, 木犀草苷校正模型的预测质量浓度和参考质量浓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975 0, 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为0.959 8 mg/L, 木犀草苷在1.5~19.5 mg/L的较低质量浓度范围内, 预测集的回收率可达82.6%~111.4%. 相似文献
544.
Monodisperse silica/aminosilane-coated Y 2 O 3:Yb,Ho nanoparticles are prepared via homogenous precipitation combined with a polyvinylpyrrolidone-assisted ammoniation method.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success of the coating are examined,and the procedure is optimized.Compared with uncoated nanoparticles,coated nanoparticles exhibit an increased ratio of green to red emission intensity,which can mainly be attributed to the decreased number of surface defects induced by the surface coating. 相似文献
545.
金纳米颗粒因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及光学性质, 在生物影像、癌症诊断治疗等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前景, 但因小尺寸纳米金颗粒(<20 nm)在生理体液环境中稳定性较差、体内安全剂量低、被动靶向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使其在体内成像, 尤其在活体肿瘤部位成像中受到较大局限.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 将13 nm金颗粒生长在具有特殊核壳结构的夹心二氧化硅空腔之内, 形成具有新型结构的“摇铃形”金复合纳米二氧化硅(silica nanorattles@gold nanoparticles, SN@GN), 既保留金纳米颗粒的强散射特性以利于细胞和动物组织中实现暗场成像, 同时二氧化硅壳层将金颗粒保护起来, 提高了纳米颗粒的稳定性. 细胞毒性实验表明SN@GN的细胞生物相容性良好, 毒性低. 动物急性毒性实验表明, SN@GN的最大耐受剂量大于200 mg/kg, 而GN的体内最大耐受剂量仅为4.6 mg/kg, 显著提高了金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 本研究为SN@GN在生物暗场影像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46.
基于二氧化硅荧光纳米颗粒(FSiNP)的荧光信号同步指示功能, 通过实时、原位活体荧光成像技术, 并结合离体器官成像、组织切片成像以及尿液荧光成像等方法,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尺寸二氧化硅荧光纳米颗粒在裸鼠活体内的分布与代谢. 活体成像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尺寸越小, 血液循环时间越长, 全身分布情况越明显, 随着时间的延长纳米颗粒逐渐聚集到肝脏、膀胱等部位; 通过离体器官成像和组织切片成像进一步证实了活体成像所观察到的结果. 同时, 肾脏组织切片以及尿液成像结果显示, 颗粒越小越容易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研究结果为今后开展不同尺寸纳米颗粒材料在活体内的应用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