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4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合成了新颖的多功能试剂4-(叔丁基二甲基硅烷酮)苯甲酸.利用其可偶合多种生物分子中的—NH和—OH基团,设计一种作为光亲和探针的生物分子功能化的通用方法,并讨论了鉴定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受体靶点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52.
锥虫Ls—rRNA序列分析与锥虫rDNA探针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大分子RNA快速测序法测定刚果锥虫(Trypanosomacongolense)LsrRNA5′端694个核苷酸序列.比较分析揭示伊氏锥虫、布氏锥虫和刚果锥虫之间以及它们与其它鞭毛虫和哺乳动物宿主的分子差异;表明LsrRNA高变区可以作为一个灵敏的分子指标研究锥虫属内的系统进化关系;并为研制属、种不同专一性的锥虫rDNA探针奠定了基础.人工合成锥虫亚属rDNA探针D1te与PCR方法联用,可以检测相当于单个伊氏锥虫的微量DNA.  相似文献   
53.
Summary DNA probes to identify the genes encoding toxins in enteric bacteria have been developed. Use of these probes reduces the number of animals required for toxicity testing, as suspect bacteria can be directly tested for the presence of toxin. We have augmented the gene probes available by developing probes against theEscherichia coli enterotoxin LTII and shiga toxin fromShigella dysenteriae 1.The LTII gene fromE. coli 357900 was identified and characterised and a suitable internal probe was obtained. The LTII gene was found not to be common among enterobacteriae from various geographical locations. Isolates predominately of animal origin from Nigeria and Thailand hybridized with the probe.The shiga toxin gene was isolated fromS. dysenteriae 1 by a combination of in vivo and in vitro methods. An internal probe was identified and used against different serogroups ofShigella andE. coli isolated. The probe was found to hybridize withS. dysenteriae 1 isolates and also someS. flexneri andS. sonnei strains. Representatives were tested for toxin production and found to produce toxin at low levels.  相似文献   
54.
 近年来,磁纳米材料在分子影像领域的应用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常用的磁性纳米探针是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SPION),它具有较好的水质子横向弛豫时间(T2)弥散加权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性能。通过对SPION制备及表面修饰进行改进,使纳米颗粒具有磁共振造影功能和干细胞标记、药物/基因递送的功能。综述了SPION兼具影像探针和磁共振成像可视化治疗方面的功能。虽然已有多种磁纳米材料进入临床研究,但结合当前研究瓶颈以及纳米药物制备方法的发展,制备造影效果较好、药物生物相容性较高、具有靶向性及临床转换潜力较强的SPION是新一代磁纳米探针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5.
铜膜制备过程中辉光等离子体的双探针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angmuir双探针技术对氩气环境下射频磁控溅射铜薄膜过程中产生的辉光等离子体进行了实时诊断.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射频功率下,电子温度随气压的增大呈指数衰减的趋势变化;在一定的反应气压下,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随射频功率的增大均呈线性增加的趋势.电子的运动速度数量级为106 m/s.比离子的运动速度大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56.
采用巯基丙酸作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了水溶性的CdTe量子点,并通过量子点外层包被的羧基实现了量子点与兔抗人癌胚抗原抗体和山羊抗兔免疫球蛋白的链接.把链接了兔抗人癌胚抗原抗体的量子点溶液和链接山羊抗兔免疫球蛋白的量子点溶液作为荧光探针,利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分别对HeLa活细胞和固定细胞进行了标记.通过荧光显微镜成像观察到直接法和间接法均可以对HeLa细胞进行标记,但间接法具有更好的特异性,表明可以通过癌细胞表面的癌胚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免疫反应实现对癌细胞的荧光标记.  相似文献   
57.
采用Langmuir静电单探针和双探针诊断技术对微波电子回旋共振(ECR)装置产生的低温低气压氮气等离子体进行诊断.测量了等离子体密度随微波功率,轴向距离,径向距离的变化关系以及电子温度随轴向距离的变化关系.采用3种不同理论计算等离子体密度;分别采用单探针与双探针测量电子温度.结果表明,由饱和电子电流计算得到的电子密度与由受限轨道理论计算得到的电子密度相一致,约为1×1010/cm3,而由饱和离子电流计算得到的电子密度在2×1010/cm3左右;由单探针测量的轴向电子温度最高可达7 e V,而双探针的测量值最大仅为4.5 e V.越靠近离子源处,这一差异性越明显.然后引入Langmuir受限轨道理论对这些差异现象进行分析,提出电流分离的思想,将电子电流与离子电流分离,证明了受限轨道理论在ECR等离子体中的适用性.通过利用电流分离思想除去离子电流的方法得到负偏压部分的电子电流,解决了使用单探针测量电子温度时直线部分不明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