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15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结合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的工作特点,对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要求与配合比设计进行了阐述.根据设计的钢纤维高强混凝土配合比,浇筑了168个150 mm×150 mm×150 mm立方体、30个100 mm×100 mm×400 mm和60个150 mm×150 mm×450 mm棱柱体钢纤维高强混凝土试件,并测试了其基本力学指标.结果表明,通过材料优选和适宜的配合比设计,采用常规制备工艺可以配制出拌和性能良好及满足强度要求的钢纤维高强混凝土.  相似文献   
272.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再生骨料和天然骨料的级配、压碎指标、吸水性等基本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了再生骨料的基本性能以及对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影响,讨论了再生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本实验采用基于再生骨料预吸水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配置的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和28 d立方体抗压强度,完全符合现行规范要求.这也表明再生骨料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来配制混凝土.  相似文献   
273.
基于VB与MATLAB混合编程技术,将试验控制、试验数据采集、试验曲线的自动拟合生成、报表打印以及试验查询集成在一起,开发与研究可视化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真正实现智能化的试验操作与管理,大大提高了试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4.
利用再生复合微粉和风积沙,分别部分取代水泥和天然河砂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基于紧密堆积理论,采用修正的安德森模型对UHPC胶凝材料和细骨料的颗粒配比进行计算,得到紧密堆积状态下UHPC颗粒的计算配比.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再生复合微粉、风积沙、钢纤维、水胶比和胶砂比5种因素分别对UHPC的流动度、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结合试验结果确定5种因素的最优组合:再生复合微粉掺量为10%~15%(质量分数),风积沙掺量为30%(质量分数),钢纤维掺量为2.5%(体积分数),水胶比为0.16,胶砂比为0.8~1.1.试验最优组合与计算配比结果吻合程度较好,验证了修正的安德森模型用于此环保型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75.
非自燃煤矸石是煤炭开挖和分选等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为减少大量非自燃煤矸石堆积而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以及对天然砂石资源的过度利用,研究非自燃煤矸石的理化性能以及在不同粗骨料取代率、水灰比、附加用水量和骨料级配下的非自燃煤矸石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普通碎石相比,非自燃煤矸石的堆积密度与表观密度小、吸水率高、压碎值大.水灰比和非自燃煤矸石取代率对非自燃煤矸石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较为明显,随着非自燃煤矸石取代率和水灰比的增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总体上逐渐减小,当取代率超过50%时,以上指标减小较为明显.附加用水量和骨料级配对非自燃煤矸石混凝土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饱和面干状态下的非自燃煤矸石粗骨料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但对抗拉强度不利.建议实际工程中非自燃煤矸石取代率小于50%,且当非自燃煤矸石取代率为50%、水灰质量比为0.35时,混凝土强度可以满足C40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