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6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62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煤层气的富集成藏类型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煤层气赋集成藏因素和机理的分析,结合煤层气勘探中有煤层却没有煤层气赋集,有煤层气赋集未必是勘探的有利选区等地质认识,探讨了煤层气藏的概念,并根据煤层气藏的成因和构造形态对煤层气藏类型进行了详细划分,共划分了8种煤层气藏类型,包括了目前所有已经发现煤层气藏类型。并认为只有在含气饱和度较高的煤层气藏,且具有较高的渗透率,才能成为煤层气勘探的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22.
根据实验研究煤样在轴向应力、围压、气压、温度单一因素作用下的渗流规律.利用Ansys12.0数值模拟了单场与多场耦合作用下煤层气的渗流规律,煤体的变形、孔隙压力、渗流场的分布规律.数值模拟得出:单场作用下煤层气在煤体中的渗流规律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相同;多场耦合作用下煤的渗透率与平均有效应力曲线呈负指数关系;对试件变形的影响应力场大于渗流场,轴向应力对试件的变形大于围压;围压对渗流场的影响大于轴向应力,轴向应力对孔隙压力的影响大于围压,多场作用下孔隙压力大于单场作用.多场作用下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验研究是一致的,因此研究煤层气的渗流规律必须考虑气-固-热的同时作用.  相似文献   
23.
Coalbed methane (CBM) accumulation models include continuous gas accumulation and staged gas accumulation.However,studied on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dices to evaluate staged accumulation CBM are lacking.This study for the first time obtained the carbon and hyd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methane and ethane generated at different evolution stages using thermal simulation of samples prepared by treating an herbaceous swamp peat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methane and ethane were obviously affected by the thermal evolution level of the starting sample,while the hyd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aturity of gases.The carbon and hyd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gases generated by coal-forming organic matter with Ro values from 1.2%,1.7%,2.4%,3.2% and 3.7% to 5.2% were determinate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 values and the carbon and hyd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gases generated by coal-forming organic matter at different evolution stages as well as the carbon or hydrogen isotop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thane and ethane were established.The results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studying the genesis of CBM generated at different maturity intervals and understanding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aged accumulation CBM.These results were applied to a case study on CBM from the southern Qinshui basin,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CBM accumulated after the Middle Jurassic and was characteristic of staged gas accumulation.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 of geological studies,and further show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erm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evaluating the genesis of natural CBM.  相似文献   
24.
基于GRI-Mech 3.0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利用预混燃烧模型(PREMIX Code)研究了甲烷-空气-稀释气层流预混火焰燃烧特性及火焰结构.重点探讨了不同化学当量比(0.5~1.5)、初始压力(0.05~0.40 MPa)、稀释气体种类(N2,CO2及H2O)和稀释摩尔比(0~0.35)对甲烷-空气-稀释气混合气层...  相似文献   
25.
以山西省高平市沼气建设为例,探讨农村沼气入户工程所面临的一些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农村沼气技术推广的建议,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指导沼气循环经济实践。  相似文献   
26.
利用钻屑解吸法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煤屑瓦斯解吸规律,测定了煤钻屑解吸指标同煤层瓦斯压力的关系,进而确定了红岭煤矿的煤层瓦斯压力.经实际考察,确定的煤层瓦斯压力值可作为评价煤层瓦斯含量和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27.
利用甲烷在空气中扩散燃烧,以铁钴镍合金片为载体和催化剂合成了碳纳米管,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等分析了碳纳米管的形貌和结构。在合金表面成功沉积了碳纳米管,其外径为8~10 nm,内径为3 nm,长度约为15μm,密度大且分布均匀。研究表明:与纯镍片相比,铁钴镍合金具有更好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南票三家子煤矿瓦斯地质资料的分析,并结合煤层瓦斯含量的现场测定和实验室测试,探讨了断层、构造凹地、煤层围岩、含煤岩系沉积环境以及岩浆侵入等地质因素对6-2煤层瓦斯赋存、分布的影响;夯析了各因素与瓦斯含量的关系,即断层、岩浆侵入破坏了煤体的结构,构造凹地引起的压性应力导致6-2煤层区域性渗透率下降,这些因素对瓦斯的逸散均起了阻碍的作用,因此是影响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绘制出瓦斯含量等值线图,进而为采掘布置和瓦斯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东梁区岩浆岩为第三纪喜山期产物,岩性为辉绿岩,呈高角度岩墙侵入。共组合25条辉绿岩墙,其中20条分布在煤层可采范围内。辉绿岩体以多种形式侵入到煤、岩层中,由于辉绿岩的侵入,引起局部煤层的热变质,受辉绿岩侵入体的烘烤作用,煤的变质程度增加,煤阶增高,煤层气含量增加。辉绿岩侵入体的烘烤作用使煤的煤层气最大吸附量增加,但煤变成天然焦后,储层煤层气含量降至很低甚至不含煤层气。  相似文献   
30.
文章通过对近距离具有煤层自燃倾向低渗透率薄煤层组高瓦斯矿井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进行分析,同时针对这样的煤层赋存条件的矿井,以实现高产高效为目标,进行了新型UL型通风方式的技术研究。研究表明,新型UL型通风方式与传统的高瓦斯矿井通风方式相比有明显的优点,它有效地解决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煤层自燃等难题,具有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