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9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46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3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7篇
综合类   3635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配有软回收装置的平板碰撞实验台上进行两种典型岩石冲击损伤实验,并对回收样品进行超声波测试,得知岩石的动态损伤与冲击速度和超声波衰减系数有关,后者较好的反映了岩石的损伤程度。结果表明声波衰减系数可作为表征岩石损伤模型的主要参量。  相似文献   
112.
简要介绍了在现役或废弃尾矿库上建废石场的工程实践及其稳定性研究现状,结合系统分析原理,定义了由尾矿材料(尾矿砂和尾矿土)、废石、库基岩和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的尾矿库系统。从系统运动的角度出发,对尾矿库系统的稳定性研究过程中涉及的研究内容,运行特点,分析方法了详细的探讨,指出了研究工作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3.
系统科学在岩石破裂失稳研究中的应用(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理论,从突变,耗散结构,结构模式对偶性原理以及分形等方面对岩石破裂过程中的失稳进行了研究,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根据自然界结构模式的对偶性原理,研究了岩石破裂的失稳过程与地震孕育序列的一致性,并认为这种一致性究其根源是岩石试件与地壳介质在裂纹分布上存在着微观层次与宏观层次的自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4.
本文通过对现场工作面来压所进行的预测预报所观测到的工作面顶板二次断裂现象进行分析,建立了工作面项板三次断裂的力学模型,研究表明对于各种不同的顶板三次断裂均有可能发生,它与顶板上覆岩层的变形特性和煤体或直接顶的变形特性有关并且提出通过提高工作面支架阻力是难以控制顶板二次断裂发生的,同时指出对于三次断裂不是控制其位置而在于采取安全措施通过三次断裂区域。图4,袁2,参3。  相似文献   
115.
通过分析国内外的多种围岩分级方法,结合SVM理论与隧道开挖现场实际情况,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隧道围岩分级方法。采用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岩体结构、节理风化状况、地下水状况、嵌合程度和地应力状况作为隧道围岩分级评价指标。采用一对一法构建多类分类器,将大量经过专家修正过的隧道围岩分级数据作为多分类SVM的训练学习样本,采用高斯核函数进行计算,结合汶马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期围岩分级实践,建立了多分类SVM隧道围岩分级模型,实现不同条件下的围岩分类的合理识别。汶马高速公路隧道围岩分级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能快速、较为准确地进行公路隧道围岩分级。  相似文献   
116.
天然非均质岩石具有复杂的细观结构和分布特征,本文结合柏林噪声建立考虑非规则边界的颗粒几何模型,实现考虑任意粒径、长短半轴、倾角和平面填充率的非规则颗粒填充.基于完全流-固耦合弹塑性理论,在已有的PHF-LSM(permeability-based hydraulic fracture level set method)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MT (Mori-Tanaka)均匀化方法考虑积分点有效范围内细观尺度的材料分布特征,进而建立了PHF-LSM-MT非均质岩石材料细观特征建模及其水力压裂过程模拟方法.结合误差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非均质岩石材料进行了水力压裂过程模拟,得到了等效开裂区域.模拟结果表明:注水点水压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起裂压力随包裹体体积分数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7.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2012,46(47-48):2927-2936
The examination of 145 specimens of Pseudolynchia canariensis (74 males and 71 females) from 31 specimens of Columba livia captured between March and April of 2012 in the municipality of Pelotas, southern Brazil, revealed an aggregated distribution of hippoboscid flies. Prevalence and mean intensity of infestation were higher on younger hosts. Approximately 30% of hippoboscid flies exhibited phoretic associations with skin mites of the families Epidermoptidae and Cheyletidae as well as with chewing lice of the family Philopteridae. Myialges anchora and Ornithocheyletia hallae skin mites exhibited aggregated distributions. On P. canariensis only female skin mites were observed, Manchora being the most prevalent and abundant. The abdominal ventral surface, between the metathorax and the first abdominal tergite and the ventral surface of wings of hippoboscid flies were the preferred regions for attachment by skin mites, whereas Columbicola columbae was observed attached to the mesotibia of one hippoboscid fly.  相似文献   
118.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2012,46(19-20):1169-1179
The homing ability of the rock pool blenny Parablennius parvicornis was studied at a rocky shore on Gran Canaria (Canary Islands, Spain). A total of 140 fish was tagged in five different rock pools and 100 of these were displaced from their original site, during low tide. This blenny species shows great site fidelity and is able to return home from 400 m away. Results show that homing success mainly depends on the displacement distance and it increases when fish return against the current, whereas sex and fish size have no influence.  相似文献   
119.
为探求水体下采煤提高回采上限的可能性和安全性,利用地面探测钻孔进行覆岩破坏探测试验,试验表明了倾斜长壁综采条件下软弱覆岩的破坏发展高度较低,仅为常规数值的50%左右,为条件类似矿井缩小防水煤柱、提高采煤上限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0.
为了研究羌塘盆地二叠系龙格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通过微米CT扫描技术和大面积背散射高分辨率扫描电镜成像技术对龙格组典型岩心的三维孔隙结构、空间分布、连通性及孔隙类型等参数进行精细的表征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龙格组地层整体属于低孔-特低孔、微-细喉道、特低渗-超低渗储层,裂缝以构造缝、压溶缝以及溶蚀缝为主,且多被各类高密度矿物及有机质充填,有效裂缝较少。储集空间以微米、纳米级孔隙为主,主要为粒间孔和溶蚀孔,孔隙半径小于20μm,喉道半径在0.08μm左右,孔隙度在0.01%~1.02%,渗透率在0.000 041~0.001 5 mD。该地层受沉积环境影响及后期多期次构造运动和成岩作用控制,矿物成分复杂,储层物性在空间上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具有多孔介质特征,储集空间结构多样、类型复杂。结合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特征分析,在以方解石为主的泥晶灰岩地层,微米级的粒间溶孔较为发育,其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对较高,且局部发育微裂缝,综合储层物性较好,可作为未来油气资源勘探重点关注的目标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