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77篇 |
免费 | 98篇 |
国内免费 | 97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3篇 |
丛书文集 | 69篇 |
教育与普及 | 12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篇 |
现状及发展 | 21篇 |
综合类 | 30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110篇 |
2022年 | 103篇 |
2021年 | 104篇 |
2020年 | 101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68篇 |
2016年 | 88篇 |
2015年 | 122篇 |
2014年 | 135篇 |
2013年 | 113篇 |
2012年 | 193篇 |
2011年 | 246篇 |
2010年 | 158篇 |
2009年 | 186篇 |
2008年 | 156篇 |
2007年 | 220篇 |
2006年 | 211篇 |
2005年 | 143篇 |
2004年 | 103篇 |
2003年 | 110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87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浙江杭温水平岩层隧道内滞后型岩爆频发,但目前对于其孕育机理和时空倾向性研究不足。故采用有限差分软件,通过地应力测试和统计现场岩爆资料的方法,研究分析滞后型岩爆时空特征机制。结果表明:(1)滞后型岩爆具有明显的时空倾向性特征。近70%的滞后型岩爆时间上发生在该区开挖6~30 d,空间上滞后于掌子面30~100 m之间;且多发生中等岩爆,岩爆等级及可能性随时空变化呈现倒“V”形趋势。(2)硬岩在高地应力环境中具有明显的延性与时效变形特征;在卸荷条件下,应力释放率的逐渐增加是诱发滞后型岩爆的最主要因素。(3)开挖一定距离后,隧道周边不同位置处都出现应变能突变,且保持较高的应变能密度,易发生等级较高的岩爆。上述结果为以后预测滞后型岩爆和施加相应支护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2.
为研究峡谷地形的风场特性,首先对比了4类规范对峡谷地形风压或风速修正的规定;其次,以某V形对称坡度概化峡谷地形为研究对象,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其横断面方向和沿峡谷走向地形风速分布规律,并讨论了风向角对于峡谷地形风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外规范对峡谷地形风速修正规定较少,国内规范规定的峡谷风速修正系数在1.07~1.22之间;0°风向角下,风速地形修正系数沿峡谷中轴线基本对称;在测试高度范围内,沿峡谷走向加速区逐渐缩小,减速区逐渐变大,风速地形修正系数极大值逐渐减小,其极值均出现在“H1ZX”横断面,数值分别为1.34 5和0.45 6;0°和15°风向角下,沿峡谷走向,风速地形修正系数分别呈“旋涡状”和“山丘状”,减速区位置也不相同;谷底位置处的风速加速效应很有限,仅在峡谷风速入口位置附近存在加速效应,且风速修正系数值最大值小于规范规定最大值1.22。 相似文献
23.
24.
镇保隧道左幅进口进洞前后,洞口边仰坡变形开裂、洞内右侧初期支护大范围变形侵界、浅埋段地表沉降开裂滑塌及大坍方,文章阐述了如何对以上情况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5.
李勇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7)
介绍了71203工作面断层情况及前期准备工作,阐述了综采过断层的工艺,指出在断层部分进行回采卧底留顶快速直推法通过断层,可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6.
孙振和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1):295-296,F0003
在野外工程地质勘察及洞室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评分的基础上,对张峰水库总干16至20号隧洞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27.
28.
通过工程实例,对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的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不足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工程实际情况,采取原材料质量控制、配合比调整、施工工艺改进等技术措施,使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不足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相似文献
29.
结合西安黄土地区载体桩工程实例,介绍了载体桩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测过程。得出与同类的沉管灌注桩和预应力管桩相比,只要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选择可靠的桩端持力层,就可节省造价20%—30%左右。 相似文献
30.
长期以来隧道衬砌水压力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依托宜万铁路岩溶隧道工程,对不同防排水方式(即全封堵、堵排结合及排放方式)的隧道衬砌水压力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模型试验及现场测试方法,模型试验的比例尺为1∶16,试验台架可同时施加土压和水压。通过模型试验得出水压力分布规律:全封堵条件下衬砌背后水压力不能折减,注浆圈也不能有效减小水压力;隧道内排水后衬砌背后水压力明显减小,并随着排水量的增加,水压力基本成直线下降;相同排水量时,注浆效果越好,衬砌背后水压力减小越明显;隧道采用全排导方式时,衬砌仍承受一定的水压。由模型试验得出的水压分布规律的部分结论,在现场水压力测试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