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4篇
系统科学   44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9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31.
国内典型大城市快速路交通流实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拍摄中国几个典型大城市不同快速路段的交通流录像并进行"车速-车头间距"数据采集,建立了一个包含210920组交通流实测数据的大样本数据库,根据实测数据得到的平均车速随着车头间距的增大而增大,符合交通流的基本特征;从超车道到交换道,一般平均速度依次下降,但在出口匝道影响下会出现"密度倒置"现象,实测数据转换得到"流量-密度"基本图,存在整个密度变化范围里都呈现非线性特征的类型,在小间距数据中,发现存在超过7%的"高速跟驰"车辆.  相似文献   
132.
介绍了模拟退火算法的原理和求解方法,并将其用于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反演,在利用残数法求得解的基础上确定了各参数的变化区间,在Matlab语言环境下实现了该算法,并与残数法、IGS-M法的结果相比较,数值结果表明,模拟退火算法简单、准确,能更好地实现最优拟合。  相似文献   
133.
通过“高密度电法微测系统”模型实验、有限单元法数值模拟、圆滑约束最小二乘法反演,探讨边界效应影响下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异常体边界的确定问题,研究异常体边界在反演断面上呈现的电阻率值与异常体边界两侧电阻率值间存在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在高密度电法数据反演时,存在电阻率的过渡区域,异常体边界位于该过渡区域中,异常体边界在反演断面...  相似文献   
134.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拉普拉斯变换可以较好地解决频域波形反演中低频数据的不可靠问题,但是同时施加在高频数据的衰减作用会使速度反演的细部信息有所损失.为了克服拉普拉斯变换在处理高频数据上的不足,在考察衰减常数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频变衰减常数的拉普拉斯域波形反演方法,利用随频率变化的衰减常数调节控制拉普拉斯的衰减作用,在低频部分提取可靠稳定数据同时,降低对高频部分数据的衰减作用,以使反演结果具有可靠轮廓又具有丰富的细部刻画,改进了固定衰减常数反演方法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5.
探讨适合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地质特征的相控建模方法。以苏里格气田苏14加密实验区为解剖对象,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基于模型的测井约束反演结果基础之上,用反演波阻抗数据协同模拟泥质含量模型,进而利用泥质含量识别储层的下限标准建立岩相模型;再利用岩相模型对砂体规模和展布进行分析,并获得基于目标建模所需的各种参数;最后用基于目标体结果的方法(示性点过程法)建立高精度的三维沉积微相模型,开展不同"相控"条件下的属性模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属性模型中,心滩内部储层物性条件最好,其次是点坝,再次是河道微相;而以岩相控制的属性模型无法反映不同沉积微相内部储层物性参数的数学期望值与方差值,模拟结果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利用该方法所建的三维沉积微相模型可精细反映各微相的平面、剖面形态以及各微相的接触关系,其约束下的属性模型分相带反映储层的物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6.
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反演的数值模拟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获取地下水开采量统计数据是进行水资源管理的基础,但是由于诸多人为因素,北京平原区调查统计得到的开采量数据与实际产生的开采量有出入.本文提出了地下水开采量反演的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为获取更接近实际的地下水开采量,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FEFLOW,建立了北京市平原区(不包括延庆盆地)地下水流数值模型,依据各行政区开采量对平均水位的灵敏度系数,利用2012-2014年111孔地下水监测井的月动态数据,通过拟合模拟水位和实测水位,采用人工试错法对各区的开采量数据进行反演校正.反演后得到北京市平原区2012-2014年总开采量分别为23.16亿、21.77亿和23.44亿m3.反演后各单孔模拟和实测地下水位拟合较好,模型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动态.以顺义区为典型,利用模型分析了区域地下水位与地下水开采量的关系.模拟结果可为北京市分区县地 下水管理考核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7.
Summary The locus PGM ofD. buzzatii is localized in the linkage group of chromosome 4, outside the region blocked by the inversion 4s and with a recombination percentage of about 16% from the inversion breakpoint.  相似文献   
138.
为了满足油藏开发阶段砂体内部油水识别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地层吸收分析的多属性反演流体识别技术。算法实现分三步:1利用基于广义S变换的瞬时子波吸收分析(GST_WEA)油气预测技术计算地震记录的高、低频吸收因子;2结合吸收因子和其它与流体相关的地震属性,以电阻率曲线为目标函数构建多元线性反演,利用多元逐步回归算法对包括吸收因子在内的多种地震属性进行流体敏感性排序;3进一步利用概率神经网络算法对优选的以吸收因子为主的地震属性进行多属性电阻率反演。通过模型分析验证了GST_WEA油气预测技术的抗噪性。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吸收因子较其他地震属性具有更高的流体敏感性,通过多属性反演有效预测了砂体内部的含油优势区域。  相似文献   
139.
用于多无人机编队飞行的PIDA+逆飞行控制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结合PIDA控制及逆控制的多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器.分析了多无人机编队飞行中飞行耦合气流的估计范围,针对个体无人机的轨迹控制模型讨论了其飞行控制器需求,结合逆控制的解耦性能和PIDA控制器低模型依赖、简单结构、快速性等优点,设计了一种PIDA+逆的飞行控制器,最后,以控制器输出约束、飞行气动力参数变化以及气动耦合扰动为指标对PID控制和PIDA+逆控制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仿真,仿真结果表明,PIDA十逆控制能够有效的抑制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并且在控制器输出约束条件下仍能保持较好的动态性、准确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0.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to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as well as temporal-spatial variations of the lithospheric mantle beneath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n order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geodynamics of this vari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thoroughly study the state and structure of the lithospheric crust and mantle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as an integrated unit. Based on th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constrained from seismological studies, this paper presents various available geophysical results regarding the lithosphere thickness, the nature of crust-mantle boundary, the upper mantle structure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ir tectonic features and evolution systematics. Combined with the obtained data from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a mantle flow model is proposed for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during the Mesozoic-Cenozoic. We suggest that subduction of the Pacific plate made the mantle underneath the eastern Asian continent unstable and able to flow faster. Such a regional mantle flow system would cause an elevation of melt/fluid content in the upper mantle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nd the lithospheric softening, which, subsequently resulted in destruc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n different ways of delamination and thermal erosion in Yanshan, Taihang Mountains and the Tan-Lu Fault zone. Multiple lines of evidence recorded in the crus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such as the amalgamation of the Archean eastern and western blocks, the subduction of Paleo-oceanic crust and Paleo-continental residue, indicate that the Earth in the Paleoproterozoic had already evolved into the plate tectonic system similar to the present plate tecton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