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37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96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择业难已成为当今高校毕业生共同的问题,从择业的现状和形势来观察,影响毕业生择业的心理因素主要有“择业观念”等四个方面,大学毕业生只要正确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择业也就不会成为难题。  相似文献   
72.
产业发展是解决农民就业的基本出路。我国目前的产业发展不能适应农民就业的需要: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为农民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够;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农民的创业和就业环境不理想。促进产业发展,创造农民就业岗位的对策建议有: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工业化;重点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企业;为农民创业和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73.
中国行将“入世”。加入WTO,将激活我国的就业市场,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受益最多,相关专业人才需求大幅上升;我国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行业将更加快速发展,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人才需求持续增加;我国原有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行业受到挑战.相关专业人才需求下降。就业市场的变化必然对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带来影响,进而影响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应该主动从型式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74.
随着下岗人数的不断增加,再就业培训愈发显出其重要性。只有采取多种培训方式,转变下岗人员的观念,提高其自身的技能,再就业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75.
分析了日本在持续对外贸易顺差的背景下,持续的出口减少直至出现持续的贸易逆差可能给其国内就业带来的影响,并指出其对中国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的借鉴意义.基于一个C-D生产函数模型,结合日本1985-2011年的相关指标和数据,通过计量经济分析得出2个结论:日本的出口对其国内就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口对其就业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日本的出口减少对就业的负面影响明显,这提醒我们,中国应该稳定出口政策、继续鼓励出口的正常增长,防止出现中国出口大幅下降的情况.  相似文献   
76.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与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当前企业招聘与大学生择业的新趋势,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就业信息服务方面的优势,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年就业状况的分析,反映了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创造和谐就业环境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78.
土木工程类的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毕业生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途径是各个高校都必须面对的现实。本文通过目前就业中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造成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加强学生实践活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毕业生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9.
分析了我国农民工隐性失业问题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了促进我国劳动力市场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0.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表面看是社会需求的问题。从学校角度分析,实际上反映出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脱节,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与生存。高职院校应突出解决:依据市场需求导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采取订单模式对接企业要求,实行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建设和瞄准社会需求,深化学生素质培养等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