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226篇 |
免费 | 1177篇 |
国内免费 | 42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726篇 |
丛书文集 | 287篇 |
教育与普及 | 294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541篇 |
现状及发展 | 188篇 |
综合类 | 11783篇 |
自然研究 | 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6篇 |
2024年 | 269篇 |
2023年 | 225篇 |
2022年 | 214篇 |
2021年 | 237篇 |
2020年 | 240篇 |
2019年 | 256篇 |
2018年 | 247篇 |
2017年 | 217篇 |
2016年 | 239篇 |
2015年 | 325篇 |
2014年 | 560篇 |
2013年 | 438篇 |
2012年 | 767篇 |
2011年 | 901篇 |
2010年 | 668篇 |
2009年 | 678篇 |
2008年 | 699篇 |
2007年 | 977篇 |
2006年 | 907篇 |
2005年 | 879篇 |
2004年 | 770篇 |
2003年 | 663篇 |
2002年 | 401篇 |
2001年 | 364篇 |
2000年 | 283篇 |
1999年 | 177篇 |
1998年 | 196篇 |
1997年 | 164篇 |
1996年 | 136篇 |
1995年 | 120篇 |
1994年 | 99篇 |
1993年 | 104篇 |
1992年 | 76篇 |
1991年 | 60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54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后现代主义思潮不仅揭示了科学发展及其与哲学关系的种种矛盾,而且展示了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科学与哲学的新型关系。本文意在表明,这种关系的实质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文化”对立的新形式,而且我们只有立足于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后现代科学”的实质,并对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92.
从元伦理学的层次上来分析科技的善恶问题,可以对科技的伦理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形成科擘技术元伦理学的新视角,它为我们提供了认识科技善恶的语义指标,从而为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获得科技善提供明晰的人文方向。 相似文献
93.
对西学东渐兴起之前中国的典籍中是否已出现了\"科学\"这一术语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汉语大词典》\"科学\"词条中的,以及个别学者著文指出的有关南宋陈亮已在文章中使用过\"科學\"一词之说并不可靠。 相似文献
94.
信息技术领域出现了反思转向,与之相对应,在道德哲学领域出现了实践转向。无论是一般伦理学还是应用伦理学,就道德方法论而言主要有对立的两派,一派是道德一般论者,一派是道德特殊论者。道德一般论者提出的工程模式倡导理论立场,而道德特殊论者则反对这样的立场。这两种立场都是比较极端的。广泛反思平衡方法是第三种道德方法论。它既可以克服一般主义工程模式的缺陷,也可以弥补特殊主义和反理论的不足,这正是其平衡一词体现出来的内在哲学意蕴。在从事计算机伦理学的研究中,计算机伦理学家或是道德哲学家们也要贯彻广泛反思平衡这一方法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计算机伦理学的研究获得真正的辩护。 相似文献
95.
96.
工程演化论的研究内容、范畴、方法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演化论是工程哲学研究的新领域,它是探索工程演化进程机理和规律的理论。本文讨论了工程演化论研究的缘起、研究对象与内容,提出了工程演化论的基本范畴和研究方法,指出工程演化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7.
在中共的领导和支持下,陕甘宁、晋察冀等根据地兴起了影响深远的自然科学运动。创立各类科技社团则成为这场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抗日根据地的科技社团在汇聚人才、培养科技干部,服务边区经济建设、推进科学知识的传播以及在参政议政、决策咨询和对外联络等方面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对于今天监督和指导科技社团的健康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8.
试论国际交流中的民生科技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把利用科技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制定科技政策或设立科研项目的导向,并相继推出了以发展民生科技为主要内容的政策及战略,同时在能源、环境、人类健康等涉及民生的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具有实质的国际科技合作。面对世界科技政策新的发展形势,本文提出了我国应更加注重民生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的观点及其建议。 相似文献
99.
萨托利的消极技术民主观源于对唯科学主义的警惕和戒惧。唯科学主义分为客观主义、集体主义和历史主义,具有导致极权主义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易损害民主信仰、民主程序和民主过程。捍卫民主必须回归其本源,重视科学反对唯科学主义、重视理性反对唯理性主义,设置技术与民主的边界,以政治平等原则抵制专家治国的越界。 相似文献
100.
科学家研究是中国现代科技史研究的进路和重要内容。本文以近五年来六种期刊发表的科学家研究论文为例,对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做简单述评,并认为应该加强科学思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