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48篇
教育与普及   6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81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91.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9,44(18):1690-1690
The comparisons of grain size distributions among eolian deposits along the monsoon wind trajectory are a fundamental task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past wind regimes. Here the authors sampled the dune sands in Hunsandak desert, loess deposits in Beijing region and red earth in southern China. Grain size analyse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models of the loess and dune sand samples are unimodal whereas the red earth and paleosol are polymodal. The red earth, paleosol, loess and dune samples are distinguished and closely related to one another in grain size parameter diagrams. Moreover, the grain size distributions and parameters of the red earth and paleosol are similar, implying that the red earth in southern China and the paleosol in northern China had the same origin.  相似文献   
892.
893.
陕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生态退耕对粮食生产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陕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生态退耕对粮食生产产生的可能影响分析表明:生态退耕将减少粮食产量近30×104t,按1999年该区农业总人口665×104计算,人均减少粮食45kg。从生态退耕的正面影响看,退耕节省下来的生产要素的转移可以带来未退耕耕地粮食产量的增加;同时技术进步、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势必也对粮食生产产生促进和推动作用。粮食需求预测显示,2010年陕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粮食总量达693 92×104t,在人均400kg、420kg、450kg水平下粮食需求分别为475 54×104t、499 32×104t和535 01×104t,粮食总需求均小于总供给。这意味着生态退耕不会对该区的粮食安全构成较大威胁,但也决不能对粮食安全放松警惕。图1,表3,参9。  相似文献   
894.
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综合保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摆在现代人类面前的主要问题是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大问题的焦点又集中在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上,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各个不同学科的科技工作者以及管理人员都在从自己的角度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共同探讨土地持续利用与保护的最优方案,以达到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可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通过分析和总结国内外保护土地资源的经验,充分证明黄土高原地区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随着人增地减的严峻形势,从人口、资源、环境的研究入手,充分的阐明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资源保护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根据《土地管理法》和《耕地保护条例》之要求,提出了保护耕地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95.
近年来,笔者相继发现黄土构造节理系[1]、松散土层破裂[2]和黄土沟槽网络[3]。野外考察证实,黄土构造节理和松散土层破裂是新构造应力场作用的直接产物;成系统土层沟槽(合黄土沟槽)是黄土构造节理和松散土层破裂的地貌反映;许多水文网[4]常常是成系统的土层沟槽进一步发展后连通的结果,三者间有着密切的成生联系,都是区域新构造应力场作用的痕迹,组成形迹系列。  相似文献   
896.
897.
使用英国WF微机控制电磁式振动三轴仪,对不同湿度下黄土动力特性的研究,分析了密度、固结度、结构性对黄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大量的应力控制下动力压缩三轴试验,结合工程实际阐述了各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本工作对黄土地基处理,黄土的动力特性研究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98.
通过对东海浪岗山岛屿黄土的系统采样和粒度测试分析,并与其他地方黄土充分对比,讨论了浪岗山第四纪风尘沉积的粒度特征.浪岗山黄土剖面粒度垂向变化不大.小于5 μm颗粒平均含量为24.9%.10~50 μm粒组富集,分布均匀,符合黄土的风成特性.但粗颗粒(>50 μm)含量均超过10%,高于西部黄土的粗颗粒含量.显示该剖面除了接受来自西北内陆的远源风尘物质外,还接受来自沉积区附近的“近源”风尘物质.  相似文献   
899.
对咸阳市区黄土湿陷性与微结构的系统研究,发现咸阳市区黄土的湿陷性与微结构特征随地貌单元有不同的变化.渭河三级阶地黄土地层厚度大,湿陷性较强,黄土微结构以支架大孔半胶结结构为主;二级阶地湿陷性次之,黄土微结构以支架大孔-镶嵌微孔半胶结结构为主;一级阶地湿陷性最弱,黄土微结构较为致密,以镶嵌微孔胶结结构和絮凝胶结结构为主.黄土的湿陷性与微结构特征关系密切,支架大孔半胶结结构的黄土湿陷性较强,镶嵌微孔半胶结结构的黄土湿陷性较弱,镶嵌微孔胶结结构和絮凝胶结结构的黄土不具湿陷性.  相似文献   
900.
增湿-冻融劣化原状黄土结构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土结构强度是由内部颗粒的空间构型而产生的一种胶结性的联结强度。该强度极易受外界环境的扰动,如增湿、冻融等,引起体积和孔隙变化,削弱黄土的结构强度,进而又会影响路堤、边坡、护栏等黄土构筑物的稳定性。本文选取陕西临潼Q_3原状黄土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室内模拟增湿和冻融循环作用,分析不同含水率和冻融循环次数下黄土的体积和孔隙的变化规律。其次,通过侧限压缩试验数据绘制出含水率和冻融循环次的关系曲线,并得出黄土在增湿和冻融情况下的压缩变形特征。最后,依据该关系曲线定义黄土结构强度、剩余结构强度,和劣化因子等概念,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拟合出三者之间的数值表达式,并应用本试验数据计算出所有工程作业对黄土的扰动劣化值,从而得出在增湿和冻融作用下的原状黄土结构强度的劣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