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4篇
  免费   348篇
  国内免费   361篇
系统科学   136篇
丛书文集   190篇
教育与普及   5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5篇
现状及发展   52篇
综合类   6826篇
自然研究   3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469篇
  2011年   421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334篇
  2008年   289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369篇
  2005年   366篇
  2004年   331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01.
以纳米级NiO/SiO2气凝胶为催化剂,以H2为栽气和还原气,在适当的温度下,裂解甲烷等碳氢气体,得到了管径均匀、长度与直径比为100—1000的碳纳米管。同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催化剂和碳纳米管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2.
基体改性对碳/碳复合材料烧蚀率影响的神经网络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人工神经网络的典型模型--误差后传播(BP)算法用于改性的碳/碳复合材料氧化烧蚀率的研究,建立了碳/碳复合材料改性添加剂组成-氧化烧蚀率BP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添加剂含量与试样氧化烧蚀率间的内在规律,预测的氧化烧蚀率与实验值间的误差小于0.32%。将模型筛选出的最优添加剂配方用于基体改性,试样的氧化烧蚀率下降49.3%,说明将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基体改性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3.
介绍一种以钴为催化剂在500℃自升压力下原位合成碳纳米管的新方法。考察了碳源与催化剂的添加比率对产物的收率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正己烷用量的提高,碳源转化率先提高后降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表明得到的碳纳米管的直径在20-40nm之间,管长为数微米。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产物中炭的石墨化度较高,金属钴主要以立方晶型存在。  相似文献   
104.
碳钢在液/固双相管流中的磨损腐蚀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利用自行研制的管流动态模拟试验装置 ,研究了碳钢在液/固双相流中的磨损腐蚀。结果表明碳钢在流动 5%河砂的双相 3.5 %NaCl溶液中 ,磨损腐蚀速度随流速的增加而显著地增大 ,没有出现像单相流中磨损腐蚀速度显著降低的流速区段 ,其磨损腐蚀过程仍主要受阴极氧扩散控制。在液/固双相流中 ,碳钢阻抗谱为双容抗半圆弧 ,且都出现低频收缩现象。对碳钢施加阴极电流 ,由于抑制了电化学因素 ,大幅度削弱了与流体力学因素的协同效应 ,使碳钢腐蚀大大减轻。证明了在双相管流中 ,碳钢磨损腐蚀过程仍主要受电化学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05.
研究了采用沸石分子筛和碳分子筛吸附床的变压吸附制高纯氧工艺以及采用基于PLC控制系统对流量、压力和电磁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确立了两级变压吸附制高纯氧的工艺流程和各吸附床的最佳吸附周期,分析了排气量对氧气纯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氧气的最高纯度可达到99.5%.  相似文献   
106.
为了解采用纤维复合材料加固含裂纹结构的断裂机理,通过光学焦散线方法对碳纤维布加固含裂纹梁进行3点弯荷载下的断裂实验,研究了其补强效果及断裂特性。实时记录了不同载荷状态下裂纹尖端应力集中引起的焦散斑光学图像,确定了不同初始裂纹长度的试件在粘贴加固不同长度碳布的情况下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演化规律,分析了初始裂纹和粘贴碳布两种因素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固碳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含裂纹梁强度,在该文实验中强度最大增加了近2倍。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以贵州喀斯特高原区和峡谷区的96个喀斯特植物群落样地为依据,以样地乔灌木树种的重要值按属性归并,用系统聚类法和PCA排序法进行植物群落排序与数量分析,综合两种分类结果,高原区38个样地划分为4个类型,峡谷区58个样地划分为6个类型,并分析了贵州喀斯特高原区与峡谷区的植物群落类型,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且进行简要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8.
通过观察烟碱和一氧化碳(CO)对大鼠学习记忆和脑发育的影响,利用Y型迷宫测试学习记忆,利用电镜技术观测脑超微结构。得出烟碱可使学习记忆能力下降(P<0.05),使大脑皮层厚度(P<0.05)及突触数密度(P相似文献   
109.
报道了在适量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 ,钠型蒙脱石 (SWy - 2 )修饰碳糊电极高灵敏度测定环境体系中微量Cd2 + 的电化学方法 .该电极在HAc-NaAc (pH =5 .0 )溶液中 ,1.0× 10 -4mol/L的溴代十八烷基三甲基铵(STAB)存在下 ,用溶出伏安法测定Cd2 + ,在 - 0 .81V(vs ,SCE)处有灵敏的阳极溶出峰 ,且峰电流与Cd2 + 浓度在 2 .0× 10 -8~ 1.5× 10 -6mol/L的范围内 ,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该方法用于水样中镉的测定 ,检出限为 2 .0×10 -9mol/L .  相似文献   
110.
微波辐射处理活性炭—吡啶溶液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活性炭、吡啶溶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微波辐射时间、微波功率、活性炭用量、吡啶溶液初始溶液浓度、pH值等因素对微波处理活性炭、吡啶溶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处理后的活性炭对吡啶的吸附具有明显的高效率,3.5min去除率即可达60%以上;而不用微波辐射处理的活性炭对吡啶的吸附,50min后,去除率才达70%。微波辐射使活性炭孔隙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增强了其对吡啶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