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7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42篇
教育与普及   52篇
理论与方法论   57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2207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21.
Rice (Oryza sativa) was first domesticated in the lower and middle Yangtze regions of China, and rice remains have been found in many Chinese archaeological sites. Until now, only phenotypic archeobotanical evidence, such as the spikelet bases of ancient grains, has been used to speculate on the domestication process and domestication rate of rice. In this study, we sequenced 4 genomic segments from rice remains in Tianluoshan, a site of the local Hemudu Neolithic culture in the low Yangtze and two other archaeological sites (~2400 and 1200 BC, respectively). We compared our sequences with those of the current domesticated and wild rice (O. rufipogon) populations. At least two genotypes were found in the remains from each site, suggesting a heterozygotic state of the rice seeds. One ancient genotype was not found in the current domesticated population and might have been lost. The rice remains belonged to the japonica group, and most if not all were japonica-type, suggesting that the remains might be at an early stage of indica-japonica divergence or an indica-japonica mixture. We also identified sequences with significant similarity to those from species of Sapindales, Zygophyllales, and Brassicale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dentification of other plant remains in the Tianluoshan site and the common rice field weeds such as mustards in southern China.  相似文献   
122.
通过1片未加固带壁柱砖墙和9片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加固带壁柱砖墙的抗震性能试验,分析带壁柱墙体中壁柱对墙体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并提出壁柱影响系数.从等效抗侧移刚度入手,推导出壁柱影响系数最大值的计算表达式;运用壁柱隔离法,推导出壁柱影响系数的最小值计算表达式,并结合壁柱的开洞损伤情况,给出壁柱影响系数的统一表达式,从而简化了计算.最后,通过试验验证该系数提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3.
采用烧结法制备以钙长石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采用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性能测试研究玻璃组成对玻璃的烧结、晶化特性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aO含量的增加,玻璃转变温度和析晶放热峰温度逐渐降低,而且析晶放热峰变得尖锐;增加氧化钙降低玻璃的析晶活化能,有利于玻璃的析晶;随着SiO2量的增加,玻璃转变温度和析晶放热峰温度移向高温,使玻璃的析晶困难;玻璃样品的烧结温度随Ca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但过多的CaO促进硅酸钙的析出,增加样品的介电常数和热膨胀系数;增加SiO2能够降低微晶玻璃样品的热膨胀系数,改善其介电性能;所制备的微晶玻璃具有相对密度高(≥98.3%),介电常数适中(6.9~7.5),介电损耗低(≤0.1%),热膨胀系数低(3.8×10-6~4.5×10-6 /℃),烧结温度(900~1 000 ℃)低,及介电常数温度稳定性低(66×10-6~113×10-6 /℃).  相似文献   
124.
废水玻璃砂再生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烟气对水玻璃旧砂进行再生处理,达到旧砂回用和烟气脱硫的双重目的。实验表明:处理后的旧砂完全符合铸造用砂的标准。所采用的系统设备简单,较好地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25.
以PEG-20M为固定相,三氟化硼为催化剂,3-缩甘油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简称KH-560)为交联剂,二氯甲烷为溶剂,对预先用氯化钠沉积法粗糙化的玻璃毛细管柱进行动态涂渍。涂渍好的柱在150℃恒温4h进行交联。对交联柱的性能进行了严格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6.
介绍彩色显像管玻壳高温应力测试用新型高温电阻应变计的研制和有关测试技术,着重分析玻壳在排气炉中应力测试的方案、过程和结果。几个彩色显像管玻壳的高温应力测试在国内首次取得成功。测试结果表明:热应力是玻壳爆破的重要原因,而且热应力随排气过程中升降温速度加快而增大,甚至引发玻壳爆破。测试和有限元法分析都证实需要合理设计排气工艺中的升降温速度。  相似文献   
127.
利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银-多孔SiO2凝胶玻璃。利用XRD、DTA、SEM等分析技术研究了单质银粒子的晶过程。干凝胶中的银盐因制备过程不同可以硝酸银和草酸银2种形式存在。析出银粒子的尺寸的纳米量级范围内。测量出银的晶格常数为0.41nm,比纯单质的略大。计算了银粒子在多孔SiO2中析晶的动力学参数,并作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8.
综述了溶胶-凝胶方法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光学非线性研究的最新结果,重点介绍非线性光学研究的几种主要方法和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学非线性性能,以及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最后指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和光学非线性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9.
四平市山门古洞是一个小型裂隙溶洞,原洞内高度不超过1米,洞口高0.3米左右,现已把洞口拓宽并把洞内淤积红土清出大部,拟建一处喀斯特洞穴旅游景点,但因受溶洞基本特征的影响,其开发利用目的尚未实现.因此,山门古洞的开发利用,要在深入研究溶洞形态特征和旅游要素构成的基础上,运用人工造景方法,把山门古洞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130.
中国古代水流挟沙运动规律在西汉末年已有明确表述。北宋年间在治黄和治汁中,河流泥沙动力学获显著进展。明代后期潘季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应用于指导黄河的治理实践,其理论成就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