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542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71.
文章在阐述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与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立足黄土高原实际,提出其生态恢复与可持续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72.
基于植被-侵蚀动力学的黄土高原分区及治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控制水土流失,修复生态退化,对于中国黄土高原进行科学区划。以植被-侵蚀动力学理论为依据,将黄土高原划分为4个类型区:长城沿线区、黄土丘陵沟壑东区、黄土丘陵沟壑西区和黄土高原沟壑区。利用植被-侵蚀状态图,探讨了这4区控制侵蚀和修复植被的前景。该文所提出的综合治理策略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劣,只有黄土高原沟壑区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可通过治理,形成能承受一定程度破坏的植被;其他3区,只有通过小流域高强度治理,才能有效地改善植被和减少侵蚀,并需要持续的防护和治理才能维持。  相似文献   
573.
利用震源机制解等资料 ,运用伪三维遗传有限单元法反演了青藏高原 (72°— 10 5°E ,2 5°—4 1°N)受到的边界作用、地形扩展力以及该地区底部所受的剪切作用力。对高原地形扩展力的反演方法进行了分析 ,获得了稳定的反演结果。结果显示 ,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对青藏高原应力场起着决定性作用 ,高原东部下地壳对上地壳的拖曳和高原边缘处的地形扩展力也有显著影响 ,高原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所在区域的上地壳底部未发现有显著效果的拖曳力。从应力场反演的模型位移与GPS实测的现今位移资料也大体吻合 ,不仅反映结果有合理的物理意义 ,也说明现今地壳运动与较长期的地质活动有一定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574.
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根据野外考察,土壤含水量测定和资料分析,讨论了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对植被的影响.资料表明,土壤干层的出现对植被生长是不利的,但在土壤干层发育较轻的地区可通过营造人工疏林逐步恢复森林植被;在土壤干层发育严重的地区,植树造林一般不能带来环境与经济的双效益,而且会导致深部土壤水和地下水的过量消耗等不良后果,是不适于造林的地区;近百年来气候的明显变干引起了森林带土壤水分降低和植被带的南移,使过去确定的延安到秦岭北麓之间的落叶阔叶林带的中北部存在着一些自然的土壤干层;在黄土高原进行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建设中,不论是发展人工林还是发展草灌为主的植被,都不宜选择耗水多、生长快、易引起土壤干层的植物种植,而应当发展生长适中且偏慢的乔、灌草种;选择乔灌草种的原则是所选植物物种在当地气候条件下不会引起严重的土壤干层发生.  相似文献   
575.
遮光处理可使高原粳稻生育期延长、分蘖力减弱、有效穗降低、穗长变短、穗粒数和产量下降,部分物理品质变劣。因此,在生产上应选择适宜品种适时播种,采用宽窄行移栽,配方施肥,适当控制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576.
CO2 emission fluxes of two types of ecosystem, swamp meadow and alpine meadow, in the Fenghuo- shan regio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were studied by the static chamber-portable infrared chro- matographic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large difference in the CO2 emission fluxes between the two ecosystems and in the same ecosystem of different degradation degrees. CO2 emis- sion flux of the swamp meadow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egradation degree, while that of the alpine meadow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egradation degree except in May. The CO2 emission flux of undegraded swamp meadow was 65.1%―80.3% higher than that of undegraded alpine meadow; and the CO2 emission flux of moderately degraded swamp meadow was 22.1%―67.5% higher than that of alpine meadow; but the CO2 emission flux of severely degraded alpine meadow was 14.3%―29.5% higher than that of swamp meadow. The soil moisture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in the upper 5 cm soil layer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2 emission fluxes and regarded as the main environment factors to control the CO2 emi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