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9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50篇
丛书文集   176篇
教育与普及   23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3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325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4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21.
采用粉末烧结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能谱技术,研究了Ni-Zn体系固相烧结时粉末界面处形成的扩散溶解层的微观形貌和相结构,并利用TFDC电子理论讨论了扩散溶解层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Ni粉和Zn粉在200℃,15 h的烧结过程中,Zn原子不断扩散进入到Ni晶体中,在Ni粉颗粒基体上形成了由NiZn和Ni3Zn22金属间化合物构成的"带状"扩散溶解层.  相似文献   
122.
在700℃炉冷、870℃空冷和炉冷三种热处理条件下,制备了氧化铱pH微电极,并对比了微电极的线性范围及响应时间.结果表明:热处理条件对Ir氧化物膜的均匀性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其开路电位的稳定性及响应速度.700℃炉冷和870℃空冷制得的电极氧化膜表面粗糙,孔隙率不均匀并伴随有裂纹;而870℃炉冷条件下制得的电极具有表面氧化膜均匀、响应时间短以及线性好等优点.铱氧化物的形成机理是Ir丝被空气中的O2氧化,而高温Li2CO3起到一种溶剂的作用.铱氧化物电极的H+响应是由于电极表面水合氧化铱与溶液中H+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为Ir4+与Ir3+之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3.
含能黏合剂聚2,2-二硝基丁基丙烯酸酯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硝基丙烷为原料,经过氧化硝化和羟甲基化反应合成了2,2-二硝基-1-丁醇.2,2-二硝基丁醇与丙烯酸进行酯化反应得到2,2-二硝基丁基丙烯酸酯.以2,2-二硝基丁基丙烯酸酯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按自由基聚合机理,合成了含能黏合剂聚2,2-二硝基丁基丙烯酸酯,确定了2,2-二硝基丁基丙烯酸酯的均聚动力学.用FTIR,1 HNMR,TG,DSC等方法表征了聚2,2-二硝基丁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和热性能.结果表明,2,2-二硝基丁基丙烯酸酯均聚速率方程为Rp=k[M1].27[I]0.63,说明链终止为单基终止和双基终止并存.聚2,2-二硝基丁基丙烯酸酯热分解峰温为260℃,质量损失21%.  相似文献   
124.
以TFT-LCD液晶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其焚烧失重特征,分析其焚烧产物并对其过程进行推测。结果表明,由多种单体化合物组成的TFT-LCD液晶材料焚烧反应过程主要发生在150~380℃,该过程导致约90%液晶损失;在焚烧过程中液晶材料首先发生分解反应,分解产物生成的先后顺序取决于其单体化合物的主要化学键键能大小;分解过程产生的烃类自由基和芳香族自由基极不稳定,前者进一步分解生成C原子更少的丙烯等烃类,后者会因高温进一步分解乃至脱F,同时自由基团之间重组发生再合成反应;液晶焚烧产生由多种芳香族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焚烧温度高易生成PAHs和HF。TFT-LCD焚烧产物绝大多数是有毒有害物质,不宜进行焚烧处理。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引起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骨架蛋白(F-actin)排列变化.方法:培养正常的人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不同浓度PFOS作用30分钟,利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变化.结果:PFOS可使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发生重排,这与PFOS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6.
以间苯二甲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1种新型烷氧基偶氮苯化合物5-[4-(十六烷氧基)苯基偶氮]-1,3-笨二甲酸二乙醋.用FT-IR,UV-vis、1 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3.24×10-5 mol·L-1四氢呋喃溶液)紫外光谱K带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53 nm,摩尔吸光系数ε为23 950 L·mol-1·cm-1.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该化合物发生反-顺异构化,光照8 min后达到光稳态,K带最大吸收波长蓝移至311 nm,将其置于暗室中,40 h后恢复到光照前状态.光稳态时偶氮发色团反-顺异构化转化效率R为86.19%,顺式异构体的比例Y为90.5%.  相似文献   
127.
在纳秒激光器上通过超瑞利散射 (HRS) 技术测定了具有推拉结构的 N-芳基取代吡啶盐类化合物的一阶超极化率,研究了它们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当吡啶环中N原子上的取代基由烷基变成芳基时,化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急剧降低,但是一阶超极化率却明显增加。该系列化合物中两个相连的六元环破坏了吡啶盐的共轭平面结构,降低了化合物的荧光量子效率;另一方面,吡啶环上的取代芳基相对于烷基而言,其共轭体系增大,推拉电子能力增强,分子内电荷转移程度增大,从而提高了吡啶盐化合物的一阶超极化率。  相似文献   
128.
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具有缺电子结构的偶氮类化学传感器(L1~L3).该类化合物对F-具有明显的颜色变化响应,可用于F-的可视化检测.化合物L3含有富电子基团二茂铁,通过颜色和电化学检测发现,L3只对F-表现出高度选择性识别.这种由于化学结构的改变而引起的阴离子传感性质变化为开发新型的功能传感器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9.
内生真菌2534号分离自南海红树Avicennia marina的种子,从其菌丝体分离到3个化合物(A-C),它们的结构通过分析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N-二十六碳酰基-2-氨基-1,3-二羟基十八烷(A)、N-(2-羟基二十碳酰基)-2-氨基-1,3,4-三羟基十八烷(B)和N-二十一碳酰基-2-氨基-1-O-吡喃葡萄糖基-3,4-二羟基十八烷(C)。  相似文献   
130.
桉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影响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并确定了较好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以φ=65%的乙醇、粒度为30目的桉树叶粉按m料∶V乙醇=1∶12的比例,浸泡24 h,然后在70℃下提取2 h,可得到质量含量为3.41%的总黄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