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7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鸟群算法(BSA) 在处理多峰优化问题时容易出现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多峰优化鸟群算法(MOBSA) ,通过对仿生过程即鸟类身份的分类策略进行调整, 并将应用于初始位置生成和飞行位置更新的莱维飞行引入到鸟群算法中,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鸟群算法的仿生智能性.以标准鸟群算法和粒子群算法作为对比,在 6 个优化函数的 30 维上进行了仿真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多峰优化鸟群算法在单峰函数上能有效地提高优化精度,在多峰函数上也能跳出部分极值,得到比鸟群算法更好的优化结果,是一种有效的改进鸟群算法.  相似文献   
32.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研究纳米TiO2粉末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与BS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荧光猝灭光谱显示纳米TiO2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由stern—Volmer方程求得纳米TiO2表观猝灭常数Kq=3.54×10^12 L·mol^-1·s^-1,荧光猝灭机理符合静态机制,复合物的结合常数为:K=1.40×10^6 L·mol^-1,结合位点数n=1.12。  相似文献   
33.
新硫脲试剂同步荧光法测定蛋白质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基于N-(4-乙氧苯基)-N'-(4-安替吡啉基)硫脲(EPA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BSA的同步荧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BSA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据此建立了以EPAT为荧光分子探针,用同步荧光分析法测定BSA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EPAT-BSA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在0~429.0μg·mL-1的浓度范围内与蛋白质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0%~1.61%,加标回收率在95.1%~103.5%之间.  相似文献   
34.
以天然产物油菜秸秆纤维素粉为基质,二甲基甲酰胺为交联剂,磷酸为修饰剂,制备了新型磷酸化油菜秸秆纤维素生物吸附剂.用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油菜秸秆纤维素粉和磷酸化油菜秸秆纤维素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油菜秸秆纤维素粉改性前后溶液的pH、吸附时间、BSA的初始浓度、温度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pH 5.0、6.0,吸附20 h的条件下,磷酸化油菜秸秆纤维素粉微球对BSA的吸附容量为127.39 mg/g,而未修饰油菜秸秆纤维素粉微球对BSA的吸附容量只有68.98 mg/g,说明改性获得较好的性能.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属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35.
Gd^Ⅲ-氨基多羧酸配合物常被作为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本文报道了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不同配电离子的Gd^Ⅲ-TTHA配合物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微弱的静电作用,而且这种作用随着配合物结构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36.
合成了3μm无孔脲醛树脂-二氧化锆(UF-ZrO2)复合微球,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表征.利用基体表面上的酰胺键与丙烯酸甲酯和乙二胺进行三次马氏加成反应和胺化反应,形成末端为胺基的聚胺基酰胺星型树状间隔臂.再用咪唑法将牛血清白蛋白(BSA)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制成BSA-UF-ZrO2固相萃取剂.以溶菌酶和卵清蛋白作为测试蛋白,分别考察了时间,pH值,洗脱试剂及其浓度对BSA-UF-ZrO2固相萃取剂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菌酶和卵清蛋白最佳吸附时间是4 h,缓冲溶液的pH值是6.0和5.0,最佳洗脱试剂是0.0625 mol.mL-1的KSCN(溶菌酶)和0.1250 mol.mL-1的KSCN(卵清蛋白).  相似文献   
37.
应用微相吸附-光谱修正技术研究了曙红Y(EY)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并讨论了反应时间、离子强度、温度,以及金属离子干扰等因素对该作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EY与BSA间的作用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结合产物最大结合数NEY∶NBSA=5∶1;计算了不同温度下(30,45和60℃)反应的结合常数K,发现K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并测定了蛋白质的工作曲线,该方法的检出限为20 mg/L.  相似文献   
38.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bovine serum albumin(BSA) and gold nanoparticles(AuNPs) ,and the conformational changes of BSA induced by this interaction,were investigated by UV-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in combination with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spectroscopy(ATR-FTIR) .The critical adsorption density for preventing AuNP aggregation in 0.1 mol/L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H 7.2) was 23 BSA molecules per gold particle or 3.8×1012 BSA molecules/cm2.BSA bound to the AuNPs with high affinity(binding constant Ks=7.59×108 L/mol) ,and the intrin-sic fluorescence of BSA was quenched by the AuNP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tic quenching mechanism.Both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nd ATR-FTIR showed that AuNPs induced conformational changes in BSA,which resulted in it becoming less compact and increased the polarity of the microenvironment around the tryptophan residue Trp-212.  相似文献   
39.
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硫堇复合材料, 并将其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 利用牛血清蛋白分子存在两个活性位点以及手性对映异构体与其作用点不同的特点, 将上述修饰电极与牛血清蛋白作用, 用于色氨酸(Trp)对映体的选择性识别. 采用循环伏安法(CV)及电化学阻抗谱(EIS)对电极的制备及反应过程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 该手性表面对色氨酸对映体(D/L-Trp)表现出不同的电化学信号, 即该手性表面与D/L-Trp间的反应具有立体选择性, 且与L-Trp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40.
用化学方法将紫杉醇(Taxo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成全抗原Taxol-BSA.以Taxol-BSA免疫家兔后收集抗血清,分离纯化抗体,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证实抗血清中有特异性抗紫杉醇抗体,将纯化的抗体进行免疫双扩散鉴定,结果表明其有较高滴度(3.2×1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