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促进人类鼻咽癌CNE-1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雷公藤甲素对CNE-1的细胞毒作用;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雷公藤甲素对CNE-1有强大的细胞毒作用,IC50为0.029±0.007μmoL/L;该化合物可浓度依赖性地诱导CNE-1细胞发生凋亡,出现典型的凋亡小体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裂解活化。结论雷公藤甲素可浓度依赖性地诱导人鼻咽癌CNE-1细胞发生凋亡,且与Caspase-3的裂解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32.
用微阵列研究鼻咽癌与正常鼻咽组织基因表达谱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α-^32P-dCTP逆转录分别标记成人正常鼻咽和鼻咽癌组织总RNA5μg,将合成的cDNA探针与具有5184个点阵的高密度cDNA微阵列杂交,用分析两者表达谱差异结构发现,鼻咽癌组织中,密度值在200以上有187个EST,咎咽组织中307个EST,而38个EST在鼻咽组织高表达但在鼻咽癌组织低表达。  相似文献   
33.
《广西科学院学报》2013,(4):234-234
广西是我国鼻咽癌高发区,其中以苍梧为代表的高发区发病率高达50/10万,EB病毒被认为是与鼻咽癌发病有密切关系的一种疱疹病毒。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自1973年开始,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成立了EB病毒与鼻咽癌研究组;1977年,在自治区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广西鼻咽癌防治研究协作组,携手自治区人民医院、苍梧县鼻咽癌防治所和梧州红十字会医院肿瘤研究所,在广西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鼻咽癌防治研究现场,并在苍梧县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鼻咽癌现场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34.
采用PCR法检测了不同代次的鼻咽癌细胞株、瘤株(SUNE/SUNT)中的EBV-LMP1基因片断,并分析其变异性。结果发现直到131代SUNE、30代SUNT中仍然能检测到LMP1基因片断,且在传代过程中LMP1基因未发生变异。但与B95-8中的EBV-LMP1基因相比,LMP1基因发生了变异,表现为Xhol、Msp酶切位点的消失和SSCP单链迁移率的不同。该结果提示变异的EBV-LMP1基因可能与SUNE/SUNT肿瘤的特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
近年来,随之放疗技术的发展,适形放疗技术被广泛应用,医用直线加速器普遍配备标准MLC,MLC的应用使放射治疗效率大大提高,也使静态和动态调强放疗技术的实施成为可能。本研究利用我院两种型号加速器MLC所形成的照射野,结合26例鼻咽癌患者使用的整体挡铅射野,分析各自形成的剂量半影,比较其优劣为使用同类型放疗设备的同行提供借鉴,更好的使用现有设备。  相似文献   
36.
为了解人疱疹病毒6型(HHV-6)与鼻咽癌(NPC)的可能关系,检测了NPC发生不同阶段的石蜡组织中HHV-6DNA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PCR、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技术,共检测了42例鼻咽癌石蜡组织、21例鼻咽癌前病变石蜡组织和27例正常鼻咽石蜡组织HHV-6DNA的存在情况。结果:通过PCR扩增,在42例NPC组织中检出13例存在HHV-6DNA,占31%;21例鼻咽癌前病变组织中1例阳性(47%),而27例正常鼻咽组织中无一例阳性。斑点杂交的结果表明PCR扩增是HHV-6特异的。原位杂交发现,在13例PCRHHV-6阳性的NPC组织中11例HHV-6DNA阳性。HHV-6DNA主要分布于癌巢的肿瘤细胞核内,少数亦可见于癌旁的异型细胞,但在淋巴细胞及正常上皮细胞内未发现阳性信号。结论:本实验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首次证明,在中国NPC患者的鼻咽石蜡组织中存在HHV-6。HHV-6与NP相关,并有可能在NPC的癌变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ras基因族是人类实体肿瘤中最常见的癌基因,其编码的P21蛋白过度表达促进细胞恶性转化,在一些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1]。用抗rasp21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双PAP法,检测43例鼻咽癌(NPC)、40例癌旁及10例正常对照组的鼻咽部活体组织冰冻切片中rasp21表达水平。探讨rasp21在NPC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学类型、TNM分类的关系。为诊断NPC和癌前病变及癌变的可能性,估计预后和判断疗效提供较客观的指标。1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1)临床资料:首诊NPC43例,男32…  相似文献   
38.
观察到一组无脑干病损临床表现的鼻咽癌放疗患者听觉脑干电反应的改变,包括反应阈升高、波峰潜伏期延长和波峰同潜伏期延长等,反映了中耳、耳蜗、听神经和脑干的放射性损伤,提示ABR在早期发现NPC放疗所致脑干型放射性脑病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9.
单体型分析将家族性鼻咽癌易感基因定位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汉奎  冯炳健  梁慧  张如华  曾益新 《科学通报》2003,48(16):1776-1779
前期研究把家族性鼻咽癌(NPC)候选易感位点定位在长度约14.21 cM的4p15.1 ~ q12区域上, 但由于微卫星标记D4S2996和D4S428没有提供足够信息, 这个区域的远端边界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确定. 在两个主要的NPC家系中采用一组微卫星标记和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进行单体型分析, 将NPC易感区域的远端边界确定于D4S1577和D4S3347之间, 并将该区域缩小到长度为8.29 cM的4p11 ~ p14区域.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pSRT)在鼻咽癌冶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2003年5月至2007年10月用FSRT技术治疗鼻咽癌患者18例(初治者8例,复发者10例).初治患者先行常规外照射40~50Gy,再行FSRT补量照射至75~80Gy.复发患者均行FSRT照射以85%~90%.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周边.结果初治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并全部存活,中位生存期9mo.量发患者中2例因肿瘤广泛侵犯症状无改善外其余症状均明显改善存活3例,中位生存期6mo.结论FSRT技术是治疗鼻咽癌的一种全新的途径,它提高了肿囊的局控率并降低了放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