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8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0篇 |
教育与普及 | 117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33篇 |
现状及发展 | 2篇 |
综合类 | 3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81.
微痕分析确认万年前的复合工具与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锛状器是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一种典型打制石器. 它的形态与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锛毛坯极为相似, 但其功能和具体使用方式无法确定. 我们以泥河湾盆地虎头梁遗址出土的锛状器为研究对象, 采用微痕分析的方法, 在显微镜下观察保留在石器表面特别是刃缘处的细微痕迹, 并结合从模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 对其进行功能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这组石器是装柄使用的复合工具, 确定了锛状器作为加工木料的石锛使用, 是磨制石锛的雏形. 微痕分析从技术手段和研究思路两方面完善了从石器中提取人类行为信息的途径, 为研究人类在环境变化中采用复杂技术、调整石器功能的适应策略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182.
朱卫国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5):634-639
通过阐述洛阳隋唐城定鼎门遗址广场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构思特色,表现基于环境尊重文化复原的现代中式设计.用现代的建筑理念、形式和技术表达中式建筑的内在神韵,为传承地域文化精神做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83.
巫新华 《科技导报(北京)》2012,30(31):15-22
古代和田是我国著名的佛教中心之一,自古便被称为西天佛国。东亚佛教汉语的“佛”字便翻译自古代和田语,中国佛教早期所谓的西天取经也只是到于阗——这个西天而已。这里的佛教教义、佛教艺术深远地影响了东亚佛教,虽然千年香火断绝,但是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现代和田绿洲附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也保存了塔里木盆地数量最多的各类佛教建筑遗址群。其中尤属达玛沟(Damago)所在区域在数量、规模、分布广泛、重要性等方面首屈一指。20世纪初至今,沿达玛沟水系从南到北先后发现了数十处著名佛教遗址群。本文重点介绍近10年达玛沟新发现佛寺遗址考古发掘最新收获。 相似文献
184.
系统描述了陕西蓝田锡水洞遗址的洞穴堆积物中用筛洗法采集的鼠科化石的4属6种:M.musculus,Apcdemuschevrieri,A.agrarius,Apodemussp.,V,cfforamena,Leapodalmyscf.edwardsi,并分析了它们的古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85.
钧瓷文化资源包括钧瓷艺术及工艺流程、钧瓷文物及珍品、钧窑遗址、神垕古镇、钧瓷文献资料、现代钧窑、钧瓷艺人、钧瓷精神等。依是否可以进行商业经营来划分,钧瓷文化资源可归入钧瓷文化事业和钧瓷文化产业两大领域。钧瓷文化事业是钧瓷文化产业的基础,而钧瓷文化产业又可为钧瓷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创造机会,营造环境和氛围,促进钧瓷文化事业的发展。必须在兼顾钧瓷文化事业和钧瓷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原则下,重点发展钧瓷文化产业,按照钧瓷的特点优势和市场的需求,调整钧瓷生产和经营的战略和策略,积极推动钧瓷文化资源向市场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7.
对燕山地带的河北兴隆蓝旗营冶铁遗址、河北滦平东沟冶铁遗址、河北赤城上仓冶铁遗址进行了田野调查,对采集的炉渣、炉壁、矿石等进行了实验室分析.通过初步研究发现三处冶铁遗址的性质比较接近,主要技术为生铁冶炼和炒铁,证明燕山地带的辽代居民掌握一定的生铁冶炼技术,并掌握了添加石灰石和白云石等作为助熔剂的技术,但综合冶炼技术不成熟.通过对比发现燕山地带辽代冶铁遗址的冶炼技术比较接近,随着遗址所处矿区的不同有一定的差异,初步印证了辽代的统治者对当时冶铁业进行了集中的管理,并且采取就近进行冶炼的作业方法. 相似文献
188.
LI XiaoQiang ZHOU XinYing ZHANG HongBin ZHOU Jie SHANG Xue DODSON John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7,52(10):1372-1378
Pollen, plant seeds and phytoliths from an AMS dated sediment profile at the Xishanping site indicate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rice might start no later than 5070 cal. a BP in the region of Tianshui, Gansu Province. It continued from 5070 to 4300 cal. a BP. This is so far the oldest and the most northwestern record of cultivated rice in Neolithic China, which extends the known region of prehistoric rice cultivation at least 2° longitude to the west. This finding provides important evidence for reconstructing the cultivation region of rice at 5000 a BP (an important time period), and its spreading history in East Asia, during the Neolithic. 相似文献
189.
JIN GuiYun YAN ShengDong Tetsuro UDATSU LAN YuFu WANG ChunYan TONG PeiHua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7,52(24):3376-3384
To identify and study the Neolithic rice paddy in Shandong, eastern China,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ice agriculture, but also a key part of the study on rice spread in East Asia.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there have been no discoveries about the Neolithic rice paddy in Shandong Province for a long time. Ba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ossible rice paddy by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phytolith analysis of soil samples from this "paddy" has been systematically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have shown a 4600—4300 years old rice paddy preserved at the Zhaojiazhuang site. This is the first examination and study of the rice paddy in North China by systematic phytolith analysis,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Neolithic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and the study of the eastward spread of rice agricultural techniques in East Asia. 相似文献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