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9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10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41.
为探究大尺度环流对成都市O3污染的影响, 基于四川盆地700 hPa位势高度场, 采用T-PCA方法, 将2015—2019年夏季(6—8月)各日的大气环流归纳为5类环流型, 并对不同环流型下的成都市O3污染特征与污染来源进行分析。5类环流型中, 东北高压型(NEH)和高压底部型(UNF)条件下, 四川盆地气温较高, 湿度和云量相对较低; 对比过去24小时的变温, UNF下四川盆地增温显著, NEH 下变化不明显, 另外三类环流型(即东南高压型、西北低压型和西北高压型)下则出现不同程度的降温。NEH和UNF下的气象条件更有利于四川盆地O3的光化学生成。研究时段内, NEH和UNF下成都市O3浓度水平和O3超标日比例明显高于另外三类环流型, 是夏季发生O3污染的主要环流型。成都市O3污染较重的月份具有较高的NEH和UNF环流型占比。通过对成都市夏季O3来源的模拟分析, 发现O3污染主要来自四川盆地内的污染源排放(占55.0%), 以成都本地贡献为主(31.6%), 其他重要贡献城市包括德阳(5.4%)、重庆(4.0%)、资阳(3.9%)和眉山(2.2%)。然而, 不同环流型下成都市的O3来源具有不同特点, NEH下成都平原内部污染传输影响较强, 德阳市O3贡献显著增加(占14.9%); UNF 下成都市O3污染呈现很强的局地性污染特征, 成都市排放的O3贡献占比接近一半(46.8%)。  相似文献   
542.
利用IAP-GCM数值模拟模拟了南极冰消退时大气响应的候平均时间序列场,经带通滤波研究了大气季节内振荡的特征,得到了大气对南极冰消退的响应是一种具有30-60天周期的低频遥响应。它在南半球高纬的传播基本上为西传,而在赤道附近有东传趋势,南半球中纬地区呈明显的东传现象。在纬向季节内振荡最大动能区位于大洋内,其扰动能量在波列路径上的传播具有很明显的一致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543.
南海夏季风特征及其指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资料分析表明南海夏季风与南亚(印度)夏季风有极为明显的差异,尤其是经向风分量和纬向分量有同等重要作用,因此用国外较普遍采用的Webster等提出的指数来描写南海夏季风并不合适,提出3种用对流层上下层散度差来描述南海夏季风的新指数,它不仅物理含义清楚,而且能很地描述夏季风的活动和变化。  相似文献   
544.
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的实验研究与工业放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常规型旋风除尘器均从顶进料,含尘气体在器内高速旋转而下到锥体底部,再沿中心轴线折流而上,从顶是气管排出,从而形成了气流沿器内边壁自上而下和沿轴心自下而上的两个旋涡,流动路线长,速度梯度大,故操作稳定性差,压降磊,能耗高。  相似文献   
545.
对三维浅水流方程,运用一种新的半隐式有限差分法求解,并对该法的有效性及精确性进行分析.将动量方程中的压强梯度和连续性方程中的速度,用θ法分离,其中θ可看作隐式参数.对流项和粘性项用欧拉一拉格朗日法离散.采用共轭梯度求解自由面高度η;采用Cholesky法求解差分点的速度.结果表明:当1/2≤θ≤1时,方法稳定;当θ<1/2时,最精确、有效.以一个方形等深的理想海域进行数值实验,得到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46.
利用云南122个气象站1961-2015年逐日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云南冬季寒潮的活动规律以及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①1961-2014年(近50 a)云南冬季寒潮频次(强度)呈减少(减弱)趋势,1984年为寒潮频次(强度)由多(强)转少(弱)的一个转折点.云南冬季寒潮存在8a左右的显著性变化周期;②云南...  相似文献   
547.
极地海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正在以过去千年来所未有的速率消退,预计到21世纪中叶或更早,北极海域将面临夏季无冰的状况。北极海冰减少不仅改变北极地区的生态和环境,还通过大尺度的海气环流影响中纬度地区,甚至是全球的天气和气候。文章简要介绍了北极海冰消退的特征和主要驱动机制,并对未来北 极海冰消退机理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48.
渤海典型余环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阪大学海湾模型(ODEM),三维斜压水动力模型研究了渤海夏、冬季节典型余环流结构及其控制园子的影响.浅析了不同计算工况下余流结构对海域不同部分水交换能力的影响.通过分析渤海中部流速的垂向分布,探讨了潮汐、季风和表面热交换对杂环流的贡献.从表面和底层的潮余流结构可以看出渤海的余环流由多个而不是一个旋涡构成,海域的地形和海岸线形状是控制沿岸潮余流结构的主要因素.渤海典型风向下的夏季风和冬季风对余环流的影响差异较大;区域性热盐效应导致的密度流不管是否引起层化现象都会对凤生流和潮余流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9.
为了研究伴随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热带环流的演变,利用40 a的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对季风爆发前后的环流形势变化进行了讨论。合成结果中重点分析了随南海季风的爆发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低层的流场都有显著变化的南亚、东南亚地区。结果表明,在对流层中印度洋赤道地区,在季风爆发前有东风扰动发展成为一对南北对称的低涡,随后北边的低涡演变成孟加拉湾低槽,低槽前的西南气流不断东扩,使西太副高东撤,南海季风爆发。低涡的演变和发展是影响南海季风爆发的重要因子之一。而高层的环流形势与低层不同,伴随季风爆发高层环流的演变则更多地体现出了全球尺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550.
EEMD(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在处理非线性及非平稳时间序列时表现出了很大的优势和应用潜力。利用EEMD方法研究南京地区夏季暴雨年际变化周期,对55年(1946-2000)的南京地区夏季暴雨频数进行分解,分别得到一系列模式,其中包含有2-3年周期分量和7年周期分量,而且2-3年周期分量幅度较大,变化特征与暴雨频数原始数据变化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不同于传统方法,EEMD方法给出了暴雨频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各自分离的变化特征.这两种时间变化模态对应于不同的200hPa环流型,前者主要作用区域在南亚和欧亚大陆到西太平洋的副热带地区,而后者相关区域在西太平洋热带和亚洲中纬度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