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7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1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99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51.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Loss-on-Ignition (LOI), carbonate content and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reconstructs the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the Gahai Lake area since the late Last Deglacial Period.The results cover the late Last Deglacial Period and the Holocene.The climate was very unstable and rather arid during the late Last Deglacial Period.The Holocen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the early Holocene (11360-8240 cal aB.P.), which was dry but unstable and featured rising tem-peratttres, the mid-Holocene (8240-3200 cal aB.P.), which was warm and wet and the late Holocene (since 3200 cal aBP), which was cold and dry.Results also show a warm-wet event around 1500 cal aB.P.  相似文献   
152.
对海南岛北部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发现,东寨港、清澜港和新盈港沉积物表层中的Cu、As、Zn、Ni、Cr元素含量均高于海南土壤背景值.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显示重金属元素Cr、Cu、Ni、Zn相互问具有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反映这些重金属元素有相同或相似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53.
建立了同时从沉积物中提取亚砷酸盐As(Ⅲ)、砷酸盐As(Ⅴ)、一甲基砷酸(MMA)和二甲基砷酸(DMA)4种砷形态的提取方法以及HPLC-ICP-MS联用测定沉积物中4种砷形态化合物的检测方法.探讨了磷酸、抗坏血酸、水浴时间等前处理条件,以及C8色谱柱和Hamilton PRP-X100色谱柱的色谱分离条件,由此建立了沉积物中砷形态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95 ℃条件下水浴60 min,提取剂选择0.3 mol/L磷酸和0.5mol/L抗坏血酸的混合溶液,4种砷形态化合物加标回收率在70%-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6%.选用Hamilton PRP-X100(5 μm×15 cm)色谱柱进行4种砷形态的分离,以15 mmol/L磷酸氢二铵溶液(用甲酸调节pH=6.0)为流动相,在7 min内同时分析检测4种砷形态化合物,As(Ⅲ)、DMA、MMA和As(Ⅴ)的检出限依次为0.22、0.60、0.28和0.78 μg/L.该方法实现了对沉积物中常见的不同形态砷的同时分析,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4.
洞穴河流沉积物因沉积环境稳定且保存较完好,蕴含着丰富的古环境信息。选取双河洞穴系统山王洞中河流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及Ca、Mg、Sr元素含量特征,以探讨其环境响应。结果表明:(1)在沉积过程中,地下河在该剖面位置长期处于静水水流状态,沉积环境稳定;(2)有机碳同位素特征显示沉积期分为C4植物为主、C3植物为主及过渡期3个时期,不同时期气候明显不同,随时间演变由冷转暖,沉积物来源于中新世以后的地表土壤;(3)洞穴河流沉积物Ca、Mg、Sr元素含量变化对炎热偏湿与湿冷环境的响应比较明显,气温和植被类型可能是影响其含量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5.
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磷形态垂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淡水沉积物中磷形态的标准测试程序(SMT),分析了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磷形态的纵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口处各层沉积物中的各磷形态含量均高于湖心及沿岸,说明外源输入仍是梅梁湾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梅梁湾中总磷和各形态磷含量在垂直方向上随深度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但不同位置处自然层中的磷含量变化较小,说明自然层中的磷含量可视为梅梁湾的背景值;各磷形态均在淤泥层或污染层含量最大,显示梅梁湾磷污染具有显著表层富集特性.  相似文献   
156.
湖相沉积物是古环境记录的重要载体之一,为了更清晰的恢复古环境,必须提取湖相沉积物中高分辨率代用指标.有机类脂化合物即为一类分子级的指标,在分析湖相沉积物中有机类脂化合物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探讨了几类主要的类脂化合物在古环境重建中的运用,提出目前国内湖相研究中此指标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7.
选取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呼和吉林湖西有植被带分布的高大沙山(高差约420m),对其背风坡沙层进行采样和分析,探讨其粒度组成特征、沙层含水量变化规律及其所表达的环境信息.结果表明:高大沙山背风坡沉积物粒径较其他沙漠粗,4个4m深的剖面中部和下部出现3%~5%的较高含水量层段,植被带的发育也指示沙山较平缓处存在较高含水量层段,其中的水分会向下运移,证明该区大气降水通过入渗能够成为地下水和湖水的补给来源;上层植被带表层沉积物颗粒较粗,表明该物质是近期风沙活动的堆积物,指示高大沙山仍在移动,4个剖面平均粒径、各粒级含量的垂向变化也表明沙山在活动;4个剖面的粒度随深度呈现明显的粗细变化,反映风动力的强弱波动;海拔较高的剖面沉积物平均粒径由下向上呈增大趋势,反映沙山的活动有增强的趋势,海拔高的剖面细沙含量与中沙含量的比值大于海拔低的剖面,指示从长时间尺度看该区风动力由强变弱.  相似文献   
158.
为研究湖泊沉积物不同深度处的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选取太湖梅梁湾作为采样点,应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比较湖泊不同深度沉积物样品中细菌群落的结构组成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太湖沉积物中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细菌种类和相对丰度与当前已有的可培养细菌研究结果一致。细菌群落结构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相邻近的沉积物分层中细菌群落结构的相似度较高;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沉积物中优势菌属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表层沉积物与底层沉积物的细菌群落结构相差较大。鉴于氧含量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可以推断氧含量的变化是造成湖泊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另外,表层沉积物中的生物扰动也是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9.
渭河河床沉积物垂向渗透系数深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渭河河床沉积物的垂向渗透系数随深度的变换规律及原因。方法采用水头下降竖管渗透试验法对渭河(陕西段)眉县、咸阳、西安草滩、西安临潼4个不同地点,共8个试验点位上的河床上、下两层沉积物垂向渗透系数(Kv)作了试验研究。结果眉县4测试点上、下两层沉积物渗透系数相等,眉县5测试点下层沉积物渗透系数值比上层大,其余6个测试点上层沉积物Kv值均大于下层,上、下层沉积物Kv之比在1.11~7.87之间。结论河床沉积物Kv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其变化并不完全是由沉积物粒度分布上的不同引起的,还受到地表水与地下水在潜流带的水文过程以及生物扰动等共同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0.
在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承钢高炉炉缸沉积物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承钢高炉炉缸沉积物中的高熔点物质主要为TiC及少量的Ti(N,C)、Ti(C,N)。炉渣中的TiO2与焦炭发生直接还原反应生成TiC,随着铁液的形成,渣中的TiC被铁滴吸附,包裹在铁滴周围。TiC包裹着铁液沉降到炉底形成炉缸沉积物;在渣-铁界面和铁水-炉底耐火材料界面,由于浓度梯度和温度梯度的存在析出Ti(N,C)、Ti(C,N),铁水和炉渣团聚在炉缸中形成炉缸沉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