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5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41.
一、培养目标 掌握坚实的材料加工工程基础理论和系统的材料加工工程专门知识,掌握必要的实验、分析和计算技能,熟练掌握运用一门外国语。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动态,具有从事本学科教学、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42.
目的定量评价大型工程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为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为例,采用AHP法,建立递阶层次结构的区域经济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进而确定各层次的判断矩阵以及单项指标在工程经济评价中的权重。结果中线工程的实施对陕西水源区经济影响中第二产业的影响最大,权重为0.684 3;其次是第一产业,权重为0.229 7;最后是第三产业,权重为0.122 0。结论应用AHP法进行区域经济影响定量评价简单、准确,实用性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陕西水源区的经济发展将会产生深远影响,其中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为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43.
5月29日,由富迪经销商石云燕牵头举办的“迎六一·粉丝带红领巾手拉手陕甘两省飘起来”古城西安助学游在西安举行。来自甘肃会宁县丁家沟乡窑沟小学、陕西周至大峪小学及长安区栾镇的40多位贫困孩子同西安当代女报组织的15名当地优秀学生共同参与到这次联谊活动中。  相似文献   
544.
禀赋优势和竞争优势对形成产业竞争力缺一不可,这一观点可以为确定地区茧丝绸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启示。陕西茧丝绸产业具有禀赋优势,尚未形成竞争优势,可通过明确产业定位、转变发展模式、实施科技进步、推进产业升级、加强行业管理等措施提高本地区茧丝绸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45.
盐工学人     
陈景文教授,1967年8月出生于陕西宝鸡。中南大学、江苏大学、常州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盐城工学院现代分析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1995年进入中南大学化学系,获分析化  相似文献   
546.
八十年前的“陕西民国十八年年馑“,是一场震惊中外的奇荒巨灾。这场灾难的发生,除了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外,更多地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从社会因素和人为因素入手,分析年馑的成因,可以得出陕西民国十八年年馑是人祸大于天灾的结论。  相似文献   
547.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本院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性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刊号CN61-1444)N;国际刊号ISSN1671-2944)。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  相似文献   
548.
《山西科技》2012,(6):128-134
  相似文献   
549.
【目的】探究陕西秦巴山区林地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林地保护和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分析秦巴山区2000—2018年林地变化及其景观格局的时空特征;选择自然、社会经济和地理区位3类共12个影响因子,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秦巴山区林地增加和减少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0—2018年秦巴山区林地以净增加为主,林地净增加39951.72 hm2,增加主要来源于21.83万hm2耕地转为林地,占林地转入总面积的94%。自然和地理区位因素是陕西秦巴山区林地转化的最主要驱动因素。海拔、到城镇的距离、年均气温倾向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坡度≥25°、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等是林地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海拔、坡度≥15°~25°、到城镇的距离、到道路的距离等则是林地减少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退耕还林等生态修复工程的有效实施是秦巴山区林地增加的重要原因,而林地减少则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自然和地理区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50.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活动中发生的伤害事故的责任归属及认定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监护权转移说、监护权委托说、教育管理说"这三种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学说是处理体育伤害事故的关键;中小学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归属主要有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体育伤害事故责任认定以过错原则为主,兼顾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