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系统科学   15篇
丛书文集   40篇
教育与普及   5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6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01.
本文通过地震部门强化宣传工作,引导人们掌握基本的防,抗,救知识和技能在地震来临时,沉着应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602.
603.
金磊 《科技潮》2001,(11):14-15
9月11日,突如其来的恐怖袭击使美国世贸中心"双子"大楼及其建筑群瞬间毁灭,高1360英尺号称"世界之窗"及"现代技术精华汇集"的纽约市标志性建筑永远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恶梦.作为一个灾难性事件,除了一系列政治、文化、社会性的启示外,人们还应多一层联想,即现代化城市建设要全面增强防灾及应付突如其来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604.
雷电与防雷减灾的电学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简化模型,应用静电边值问题于大气电学,研究了导致云地间闪电发生的高强度电场的形成机制和电场结构,得出了可比较的数量结果,进而简明地阐释了防雷减灾措施中的电学原理.  相似文献   
605.
为快速获取复杂建筑中的能量传递路径,提出一种基于建筑拓扑结构的能量传递路径生成方法.分析建筑构件间和子系统间的能量传递规律,建立建筑的能量传递结构.基于建筑的系统构成方式,提出建筑拓扑结构的合成关系运算及其矩阵形式,通过提取计算机模型中的关系矩阵,快速获取复杂建筑的拓扑结构.对比能量传递结构和建筑拓扑结构,发现外部激励能量通常沿着建筑拓扑结构进行传递和耗散,建筑拓扑将为外部能量传递提供路径.以局部建筑系统为例,分析了基于计算机模型生成能量传递路径的一般过程.结果表明,通过拓扑运算能够快速地从计算机模型中获取建筑系统间及系统构件间的能量传递路径.  相似文献   
606.
以洪洞县县城为例,阐述了防灾避险绿地对于城镇安全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城镇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构成和空间布局等。  相似文献   
607.
分析地势低洼的江汉平原内涝灾害的成因,提出对其进行综合治理的5条减灾措施:开挖合标准的深沟大渠,继续建立电排站骨干工程,留湖挖深,周围山丘修建中小水库群,绿化周围山丘地带等。  相似文献   
608.
分析防灾性设备的发展现状,探索其在交互设计及用户体验上的不足。探讨全息技术下的防灾方式的交互性、真实性及实用性,从而提出适应防灾教育的交互模型及全息4D交互设备范例。通过对灾害情景的特征分析,构建灾害情景下的人、环境、物体的动态发展状态。并以叙事性设计为基础,设计灾害体验的交互逻辑构架,提出防灾的交互流程模型和全息情景下动态灾害场景的构建要素。并以地震为例,设计以全息投影技术为核心的"情景-应对"式防灾4D交互设备。防灾设备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非常规突发事件中事物的动态变化。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及交互设计,能够构建具有反馈调节的灾害场景,实现可交互式的灾害实景体验,获得有效的防灾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09.
地理信息与水文水资源之间关系非常密切。基于此,首先对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对水文水资料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要求进行介绍,最后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做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610.
福建洪涝灾害特点及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福建省暴雨资料图集》和《福建省气候影响评价》的有关暴雨、洪涝灾情记录,分析得出福建洪涝灾害具有频率高,强度大;时间集中,群发性强;连锁反应显著;灾情重,地区差异明显等特点,并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福建洪涝灾害形成的背景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