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97篇
系统科学   31篇
丛书文集   152篇
教育与普及   2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9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合成了Schiff碱水杨醛4-氨基安替吡啉(HL)及其与NH4VO3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提出了该配合物的可能存在的结构,并对它们对植物生长调节活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2.
以稀土碳酸物、邻菲咯啉与噻吩甲酰三氟丙酮为原料合成了Ce0.5Sm0.5(TYA)3(Phen)H2O的配合物,该配合物能有效吸收270~380nm范围的紫外光,在约400nm处产生强的蓝色荧光;经差热热重测定(DTG),分析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热分解行为;与聚乙烯膜具有很好的结合力,且不影响薄膜的加工工艺,在薄膜加工中原有组分的光学性能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13.
针对采用传统PID控制一类非线性滞后系统,难以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提出基于RBF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参数自整定的方法.利用具有在线能力的最近零聚类学习算法,训练RBF神经网络,从而自适应调整系统的控制参数.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控制策略不仅能使非线性滞后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跟踪性能,而且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14.
由2-苯基-1,2,3-接三唑-4-甲酸为原料合成2-苯基-4-乙酰基-1,2,3-接三唑,产物与各类取代苯甲醛合成α,β-不饱和酮,最终和苯肼反应合成吡唑啉衍生物,产物经元素分析、IR、HNMR及MS加以确证.  相似文献   
115.
用P2S5、i-C3H7OH和NiCl2·H2O为原料合成了(Ni[i-(C3H7O)2PS2]2),光谱法研究了它与1,10-菲啰啉的加合反应,并应用直线法确定此加合反应的稳定常数为8.24×107和加合物组成比为1:2.  相似文献   
116.
设计并合成了6种1 (2 苯并噻唑基) 3,5 二芳基吡唑啉化合物。用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等确证了化合物结构。测定了化合物荧光性能,化合物发出450nm左右的荧光。探讨了化合物结构对荧光性能的影响。制备了电致发光器件,该化合物发出448nm蓝光。  相似文献   
117.
两种可聚合荧光标记单体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碳酸钾存在下,使邻氨基苯甲酸或邻氨基苯甲酰胺与3-氯丙烯反应合成了可聚合荧光标记单体N-烯丙基邻氨基苯甲酸和N-烯丙基邻氨基苯甲酰胺,用红外、元素分析、核磁等手段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荧光测定表明,在乙醇溶液中N-烯丙基邻氨基苯甲酸的最大激发和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348mm和415mm;N-烯丙基邻氨基苯甲酰胺的最大激发和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345nm和425nm。其要作为苊烯的受体或大分子荧光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8.
综述了国内生产合成水杨酸异丙酯的工艺路线,以及一些新的催化合成方法,讨论了各工艺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9.
在硫酸中用碘化钠(催化量)作脱氢试剂使2-吡唑啉脱氢制备吡唑。  相似文献   
120.
报道了在水溶液体系中铕、铽与吲哚— 3—丙酸 (IP)形成固态二元配合物及铕、铽与IP、邻菲啉(phen)形成固态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重—差热分析 ,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成键特征。二元配合物组成为Ln(IP) 3 ·2H2 O ,三元配合物组成为Ln(IP) 3 ·phen ,其中Ln =Eu、Tb。在发光性能方面 ,三元配合物较二元配合物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