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8篇
系统科学   60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36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3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51.
碳中和愿景下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指标逐步递减,清洁电源必将超高比例渗透,传统配电网调度模式需解决碳排放达标与清洁电源强间歇性平抑等问题.在分析碳排放指标与电功率经济成本耦合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态配电网碳电耦合新型调度模型,针对系统运行碳排放成本递增若干场景,基于二阶锥规划模型提出配电网优化调度策略,设置不同的碳排放成本区间及并网容量区间,在改进的IEEE 33节点系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算例结果表明:在特定的成本区间内,配电网的发电行为随之变化,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双碳目标下的配电网经济调度中,提高配电网稳定性,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相似文献   
652.
为探究中国建筑业碳排放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核算2005—2019年中国省域建筑业碳排放;利用重心模型探究中国建筑业碳排放重心迁移轨迹及空间集聚特征,发现中国建筑业碳排放重心逐渐向西南方向迁移,后向东北方向迁移,建筑业碳排放呈“东北—西南”分布格局;利用GTWR模型探究中国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发现人口数量的增加、产业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建筑业碳排放,而降低能源强度与调整能源结构可以有效减少建筑业碳排放。  相似文献   
653.
为了实现全球气温上升不超过2 ℃的目标,探索碳减排的措施迫在眉睫。鉴于畜禽养殖业是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文章综述了国内畜禽养殖业碳排放相关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畜禽养殖业碳排放的测算方法、时空特征、影响因素与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654.
分析了重庆市1999—2012年制造业碳排放量的变化,比较了制造业各行业的碳排放量;并基于LMDI方法建立了重庆市制造业以及29个细分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研究发现:1999—2012年,重庆制造业的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在29个分行业中,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等六大行业的碳排放量占制造业总排放量的四分之三以上;在影响因素中,产业规模的扩大是促进制造业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尤其对非金属矿物制造品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等六大行业来说,产业规模促进碳排放的作用较明显;非金属矿物制造品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等五大行业的能源强度对降低碳排放量效果显著;而行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效果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655.
考虑省际资源禀赋差异,在ZSG-DEA模型中嵌入Context-dependent,以分层的方式构建渐进式改进资源分配模型,对2030年全国30个省份碳排放权进行分配。结果表明:效率值方面,全国总体效率较好,呈现出东西中地区依次降低的状态,各省份间效率值差距较大,传统能源大省(区)碳排放效率低下;碳排放权调整方面,陕西、山西、内蒙古3个效率值较低的省份需要做出较大的缩减量,而山东、广东等处于第一层有效前沿面的省份获得了相较之前更多的碳排放量;模型对比方面,在保证2030年碳排放目标基础上,C-ZSG-DEA模型在效率值的改进上和碳排放调整上都比其他模型要小,符合渐进式改进的理念。  相似文献   
656.
657.
658.
城镇住宅建筑是市域碳排放的重要来源,而重庆作为中国的超大城市,其碳排放的研究对其他城市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以重庆市城镇住宅建筑2011—2020年间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数据为基础,根据扩展的STIRPAT模型,通过岭回归拟合获得住宅建筑使用阶段碳排放量与消费强度、人均消费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因素、城镇人均住宅面积和城镇户均人口数的多元线性模型.结果表明,此五类因素各自每增加1%,将引起重庆市碳排放量相应不同的增加.并对这五个影响因素贡献度进行分析,发现各影响因素的贡献度与弹性系数不成正比.本研究有利于明确各影响因素的贡献度与弹性系数,对其他城镇区域研究碳排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