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9篇
系统科学   61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3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4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31.
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空间格局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城市土地利用与碳排放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响应机制,为西安市低碳化的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增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遥感和GIS技术,运用能源消耗的碳排放模型和Hopfield神经网络聚类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2000—2007年西安市各区县的建设用地增长迅速,耕地减少,部分区县林地面积有所增加,草地变化量很小;土地利用动态度依次为建设用地、水体、耕地、未利用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的碳源作用非常突出,林地的碳汇功能较强,建设用地增长是导致碳排放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西安市各区县的碳排放类型可以划分为4类。结论西安市土地利用表现出显著的碳源增加、碳汇减少的特征;从"减排"和"增汇"两个方面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对西安城市低碳发展和低碳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从西安市碳排放的4种区县类型来看,新城市空间增长区域的碳代价显著大于老城区,优化城市空间增长模式对西安市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2.
文章核算了江苏省2000—2019年的碳排放量,并基于LMDI分解方法定量分析了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经济活动效应及人口规模效应对碳排放增量的影响,同时结合Tapio脱钩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江苏省碳排放总体脱钩弹性和分解因素脱钩弹性。结果表明:(1)经济活动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分别是促进和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2)能源结构效应主要表现为负向的抑制作用;(3)产业结构效应对碳排放的作用在发生转变;(4)人口规模效应贡献很小。江苏省总体由弱脱钩向强脱钩状态发展,经济活动是影响碳排放脱钩主要驱动力,能源强度对促进碳排放脱钩作用明显。因此,可以从鼓励发展新能源和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着手江苏省碳减排。  相似文献   
633.
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机理及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要生态机制(CO2施肥效应、氮沉降增加、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管理),阐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对系统造成的碳储量变化.主要从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管理两方面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进行论述:森林砍伐后变为农田和草地,使生态系统中植被和土壤碳贮量大大降低;农田和草地弃耕恢复为森林,以及农田保护性管理措施的利用,能够使大气中的碳在植被和土壤中得到汇集;森林恢复过程中植被可以大量汇集大气中的碳,而由于农田耕种历史不同以及土壤空间异质性,导致土壤碳汇集速率差异极大;保护性农田管理措施(诸如免耕、合理的种植制度、化肥的施用等)可以影响土壤理化特性、作物根系生长以及残茬数量和质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维持和提高土壤碳含量水平.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主要从陆地生态系统的植被碳和土壤碳入手,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34.
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成长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能源利用效率低,造成我国碳排放的形势相当严峻,面临着一系列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但我国存在着巨大的碳减排空间,如煤炭利用技术的创新、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及新能源替代技术等等,都将大大减少我国碳排放量;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增加碳汇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我国所面临的碳减排压力。  相似文献   
635.
定量研究省域层面各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以及分析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是完成"十二五"和2020年碳强度下降指标的关键所在.以吉林省为例,运用STIRPAT随机模型,采用有偏估计岭回归方法对人口、经济、技术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模拟,并检验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同时,引入脱钩指数法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相对影响程度较大,是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经STIRPAT模型检验,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未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处于相对脱钩状态,这也从另外一方面验证了目前两者之间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假说.  相似文献   
636.
住宅建筑在施工阶段因使用机电设备耗用大量的能源,会产生大量碳排放,阻碍了建筑行业的低碳化发展.住宅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量化是寻求建筑低碳发展路径的基础,通过确定电力和化石能源的碳排放因子,推导碳排放总量的计算方法,汇总施工阶段机电设备的使用数据.以实例演算获得不同机电设备的碳排放量,分析并提出了该阶段的碳减排措施.经验算,该计算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的建筑类别,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37.
消落带是流域景观内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最为活跃的区域,是碳排放研究和控制的热点区域。三峡水库消落带在夏季出露期间正是植物生长旺季,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发挥碳汇功能,同时湿地本身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要排放CH4。更重要的是,在冬季蓄水淹没期间,其生长季节积累下来的有机物质在水下厌氧分解,将排放CH4、CO2和N2O。消落带湿地碳动态的最明显特征就是随着水位的季节性变动,碳吸收和碳排放表现出明显的节律性变化,其碳排放具有明显的多源性。大面积消落带植被所蓄积的碳及营养物质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如果能加以妥善利用,就可化害为利。消落带湿地碳排放生态调控必须遵循控源、增汇和可持续综合利用原则,探索多尺度、多角度和多源定量分析碳源、碳汇的评价指标体系,碳排放的控源-减源-增汇关键技术集成模式及生态友好型利用综合模式,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38.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衡量指标的碳排放强度分析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针对美国政府提出的以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下降率作为其减排目标的建议,分析了影响碳排放强度下降率的因素.利用历史统计数据,定量研究了碳排放强度下降率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碳排放增长对GDP的弹性、能源消费强度以及能源消费的碳强度等相关关系.对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的碳排放强度以及碳排放强度下降率进行了规律性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以碳排放强度作为各国减缓气候变化贡献的衡量指标,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可以承认和反映其对减缓气候变化的贡献;对发达国家来说,则不能只谈这一单一指标,而必须将碳排放强度的下降率大于GDP增长率作为重要基准.  相似文献   
639.
江聪聪 《科技资讯》2014,(3):219-220
本文利用1995-2010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经验数据,构造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二氧化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能源强度、碳排放密度、人均能源使用量、经济增长这四个变量对碳排放有显著正效应;碳排放有显著的路径依赖性质;人口总量的增长对碳排放没有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640.
从碳排放总质量和碳排放强度方面对宁夏1980—2010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分析;用STIRPAT模型进行岭回归函数拟合,探讨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脱钩指数进一步分析了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为实现宁夏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强脱钩,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