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5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5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17世纪初,爱新国的强盛,内喀尔喀五部的降服,察哈尔部的西迁创造了阿鲁蒙古诸部向大兴安岭南麓西拉木伦河流域迁徙的条件。爱新国巧妙地利用时局条件,将阿鲁蒙古吸引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安置在西拉木伦河流域,部署了反对察哈尔的防线。入清以后,为了防范外喀尔喀和卫拉特蒙古,清廷又将四子部落、乌喇忒以及茂明安等阿鲁蒙古部落整体迁徙到阴山一带,从而形成了清朝外藩内蒙古乌兰察布一盟。  相似文献   
22.
本文通过对鸿雁的迁徙、繁殖、食性等习性的观察和研究,以期对鸿雁的生态学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3.
风力发电一向被人们认为属于清洁能源,各地纷纷投资建设,形成了一股“风电热潮”.如烟台长岛县已安装风力发电机组60多台,年发电量达1亿kwh.[第一段]  相似文献   
24.
《奇闻怪事》2012,(1):36-37
几十万年来,每年都有成群结队的绿海龟从南美洲的巴西沿海穿越万顷波涛的大西洋,来到一个全长仅有几公里的阿森松岛。交配之后,一只只雌海龟们在一个个挖好的深坑里,产下成千上万枚龟  相似文献   
25.
工作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张建军工程师,曾从事过今人类学的体质特征调研以及人的头骨复原面貌技术实践,当年吴承恩、韦拔群等人物的颅骨复原,就出自他手。近几年,他在东非的世界第四大岛——马达加斯加旅居了三年。于是,他又把他专业方面的观察和思考也带到了那个遥远的国度:马达加斯加人来自何处?  相似文献   
26.
红猪 《科学大观园》2012,(23):26-27
今年末,一项前所未有的环境恢复工程将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奥林匹克半岛的艾尔华河上拉开帷幕——高度分别为33米和64米的艾尔华河大坝和葛莱恩斯峡谷大坝将正式开始拆除。发源于奥林匹克山脉的全长72公里艾尔华河是太平洋西北沿岸的河流中,是唯一同时栖息着五种太平洋鲑鱼的河流。大坝建成的1912年之前,每年约有40万条成年鲑鱼回到河流上游产卵,迁徙路程长达110千米:但是大坝建成后,每年洄游的鲑鱼数量下降到了4000条左右,由于第一面大坝的阻拦,它们的迁徙路  相似文献   
27.
徐海地区鹳形目鸟类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了徐海地区鹳形目鸟的种类、分布、数量和迁徙类型,就该类鸟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及其资源状况进行了探讨,并对该类鸟的保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8.
《大自然探索》2010,(11):6-6
<正>一项新研究破解了一个有关螃蟹的奥秘:为什么通常惯于久坐的螃蟹,却有毅力完成"全球最艰难的长途迁徙之一"呢?每年雨季降临澳大利亚的圣诞岛时,数百万只圣诞岛  相似文献   
29.
年复一年,无数迁徙动物翻过高山,涉过流水,迁往遥远的异乡。 是怎样一种神奇的力量促使它们跨越高山、沙漠、河流和海洋呢? 大雁排成整齐的队形,缓慢而有节奏地划动着双翼,悠然自得地朝远方飞去;绵延数千米的角马群,像一股势不可挡的黑色洪流,涌动在茫茫非洲大草原上;铺天盖地的帝王金斑蝶在高空飘荡,好像一片片金色的云彩朝一个方向飘去;勇敢的鲑鱼溯流而上,跃过一道道险滩,奔向它们的出生地;银色的天空,长鸣的鹤群,令人神往…… 在动辄数千千米的长途跋涉中,这些动物探险家们尽管会遇到冰雹、暴风雨等恶劣天气,但它们总是齐心协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勇往直前——[编者按]  相似文献   
30.
我们问作者:“你用了十多年时间从事灵长类动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为什么转而研究黑颈鹤?”(本刊在2009年第2期上曾刊登作者关于金丝猴的文章《守望美丽的红唇精灵》)他的回答是:“我长期在青藏高原和云责高原从事灵长类动物研究,奔波的足迹恰好与黑颈鹤的迁徙轨迹重叠,因此有机会无数次地在野外与黑颈鹤邂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