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65篇
教育与普及   86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30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为研究南沙港地区软土深基坑内支撑式地连墙变形特性,以广州南沙港铁路明挖隧道深基坑为工程背景,通过大量实测数据统计分析,对比已有研究成果,探讨狭长基坑开挖墙体测斜、墙后地表沉降及其因素影响。结果表明:墙体测斜呈“两头小、中间大”的内凸型,最大侧移量主要分布在20~35 mm,占比高达83.6%,最大侧移变化范围为(0.07%H,0.38%H),平均值为0.22%H,相比宽大基坑的墙体抗侧移变形能力要强,其中H为基坑开挖深度。墙体最大侧移所在位置深度范围为(H-6,H+3),且大多数位于开挖面附近,墙体侧移主要影响深度范围约为2H,深度效应显著。墙后地表沉降主要影响范围为(0.17δhm,1.60δhm),平均值为0.864δhm,其中δhm为墙体最大侧移量。墙体最大侧移随墙底以上软土厚度增加呈缓慢增长趋势,随插入比和支撑刚度的增大而缓慢减小,当插入比和支撑刚度超出某一量值,继续增加对墙体变形控制无明显作用。可见,合理的围护体系设计对基坑变形控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对基础施工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加大,其中软土路基的处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对某工程项目的软土路基的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方法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水泥搅拌桩墙混合处理方法进行介绍,阐述两种处理方法的效果检测,促进软土路基处理方法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3.
软土地基盾构隧道地震动力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历次发生的大震表明,软土地基会增大地震作用的破坏程度。以某软土地区地铁盾构隧道为原型进行振动台模型试验,重点分析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及隧道与围岩的相互动力作用。试验分析表明:地震波在土体中的传播特性因隧道结构的存在而发生了改变,隧道的存在对其周围土体和地表的加速度峰值有一定的减小作用。隧道结构应变值在距离拱顶和拱底圆心角为±30°处相对于其他部位较大,这些部位易发生破坏。因此,在隧道结构设计中应适当提高这些部位的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184.
蒋发镪 《科技资讯》2012,(11):47-47
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不存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最合理的万能的处理方法,每一种地基处理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针对性和局限性。本文主要结合某市政工程的道路施工案例,对该路段软土路基处理技术换填法和加筋法处理技术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5.
李雪霞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6):24-24,23
目前采用的各种沉降预报方法特别是施工期间沉降的预测还不能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预报最终沉降和历程与实际观测相差较大。本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最终沉降和沉降历程以及施工期沉降速率等问题进行预测分析,通过施工过程中监测路堤沉降数据建立了预测沉降的灰色模型,为预测软土地基路基填筑施工引起的沉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从而达到动态控制施工,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6.
顾欢达教授     
1958年5月生,江苏无锡人。1988年6月毕业于河海大学水港系,获工学硕士学位;1998年3月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土木工学科,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委员、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苏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苏州市力学学会会员、苏州科技学院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十生导师。  相似文献   
187.
叶江锋 《科技资讯》2010,(21):112-112
文章首先分析了公路软土路基处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简要介绍了常见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最后探讨了选择处理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8.
随着我国工业布局和城市发展规划的飞速发展,变电站的建设需求也在不断地扩大。但由于地质形成的特殊性,建在软土地基上的变电站将越来越多,若对地基处理不当,有可能因地基沉降或差异沉降过大而影响变电站的正常使用功能。鉴于此问题的存在,本文从软土的工程的特性出发,分析了软土地基的特点,简单地描述了用水泥土搅拌桩法对变电站内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9.
本文结合实际基坑支护工程为例,探讨采用多种支护方式相结合在软土地层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0.
软土具有孔隙比大、天然含水量高、压缩性强、承载能力低等特点,因此给路桥建筑工程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本文通过对软土基的特点及危害的分析,总结了软土基施工处理的一些方法,达到确保路桥施工中提高软土基的强度,保证地基的稳定,降低软弱土的压缩性,减少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