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5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浙江西天目山土壤理化性质的海拔梯度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了解西天目山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并验证酸沉降导致近年来西天目山柳杉衰退的观点.沿海拔梯度从350~1 350 m每隔200 m选定取样点,每个样点分3层取土样,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总体来看,随着海拔的升高,粗颗粒比例、土壤含水量和有机物含量增加,土壤容重和pH值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而总氮和总磷含量没有固定的趋势.与11年和20年前相比,土壤pH值显著降低,表明土壤呈现明显的酸化,土壤的快速酸化提供了酸沉降诱发柳杉快速衰退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2.
论北秦岭加里东期造山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出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由华北地块南缘,以未变质—浅变质沉积岩系为主体的前陆褶断带和北秦岭以中—深变质岩系及强烈岩浆活动为特征的山根带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认为它自成体系,相应的变质、变形、岩浆作用发育。该造山带是早古生代未秦岭古洋盆沿商丹—桐柏一线俯冲、消减,促使秦岭古岛弧系碰撞华北地块,造成弧后边缘海闭合所致,是显生宙秦岭造山带形成演化进程中的重大构造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103.
陕西秦岭以北地区高氟地下水的成因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陕西秦岭以北地区高氟地下水分布状况,分析了该地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高氟地下水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受地层岩土、地貌、气候、水文地球化学和地质构造等条件的制约.提出了防氟改水措施是以在陕北打窖、关中打井为主,其次伴以理化除氟等方法.  相似文献   
104.
文章对西昆仑造山带早华力西变形期的古应力差值、应变速率进行了估算,并对估算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对透射电镜所拍摄的变形颗粒位错形态照片,采用位错密度、动态重结晶和亚晶粒粒径等方法进行古应力差值的估算,并估算了该期变形的应变速率。古应力差值σ1-σ3=80~150MPa,应变速率6×10-14~2×10-13s-1,为中速应变。初步推算,该期变形作用大约持续了2.16Ma。  相似文献   
105.
东秦岭地区的地壳速度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横穿秦岭东段的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进行二维射线追踪处理,得到了该剖面上的二维速度结构图。由此获知该地区的地壳呈多层结构。上层地壳的P波速度为4.0~5.5km/s;中层地壳中有低速层出现;下层地壳的速度变化不大,约为6.5~6.9km/s。在深部可能有三个错断莫霍面的断裂带。地壳中的速度出现分层的特点,可能是由大的推覆构造所致。  相似文献   
106.
邢广程 《世界知识》2010,(12):18-20
<正>放: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词2009年7.5事件之后,世人都在关注新疆的未来走势,国外很多人都在议论中国是否会继续延续开放新疆的政策,是否就此关闭新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新疆不仅不会被关闭,而且会进一步加大改革、发展和开放的力度,进一步推行向西开放的战略。  相似文献   
107.
云南壮剧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文山地区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是云南壮剧形成的基础;处于云南通往内地交通要道上的文山地区,明清至民国时期商贾云集,商业文化繁盛,为云南壮剧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云南壮剧包含富宁土戏、广南沙戏、文山乐西土戏三个分支,各分支都拥有各具自身特色的腔调、剧目、音乐和表演程序。从形成至今,云南壮剧的发展几起几落,既有兴旺发达的辉煌,也有遭受摧残的辛酸。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的十多年中,由于年青人外出打工、老艺人大多去世、资金紧缺等原因,云南壮剧的继承和发展面临极大的困难,没能在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和文山州旅游开发中起到应有作用,各相关领导和部门对此应该给予切实关注。  相似文献   
108.
在全面分析秦岭林区森林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对森林实行科学管理、分类区划、集约经营的思路,分别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经营管理措施,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9.
罗建云 《江西科学》2004,22(5):386-389
西总干渠是赣抚平原水利工程流入南昌县一条较大的具有灌溉、防洪、排涝、航运、发电、工业、城市供水等综合功能的人工引水渠道,是南昌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本文通过2003年8月1日和12月7日南昌县环境监测站分别对西总干渠水质的监测,就两次监测的结果对西总干渠水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得知NH3-N、石油类、粪大肠茵群三项指标在有些断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并就西总干渠水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0.
秦岭地轴东段核心部位有规律地分布着一系列卵形褶皱,本文对其中之一的文龙庙卵形褶皱进行了构造解析,该卵形褶皱是由三期褶皱叠加而成。该区变形十分复杂,总的变形体制为塑性流变、韧性剪切、似弯滑、似弯流等;叠加褶皱的形成是在东秦岭开合构造背景下长期发展之结果,既有前寒武纪的塑造作用,也有后寒武纪的再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