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9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1.
目的根据人口构成推算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长安人口数量,为古代都城乃至现代城市人口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历史文献、考古资料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结果西汉长安城有限的闾里设置和严格的户籍制度,表明《汉书》所载人口不只是编户齐民,基本包含了所有在籍人口,因此,从长安人口构成推算,在籍人口24至27万,加上无籍人口至多不过30万。结论西汉元始二年长安在籍人口24至27万,表明《汉书》所记载基本上是可靠的,因此,对学界40万或50万的人口数量观点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42.
钱彦惠 《晋中学院学报》2011,28(4):83-85,116
西汉前期几位主要思想家的抑商主张可以看出,当时西汉政府采取抑商政策的实质并不是要完全地抑制商业,而是对一些僭越礼制、进行政治投机或与一些不老实的诸侯勾结、或进行行贿危害官僚系统纯洁性、或与中央争夺经济优势特权的一些不仁、不义、不安分的私商大贾进行严厉的压制。可以说,西汉前期政府采取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  相似文献   
43.
敦煌张氏归义军政权的第三代统治者张承奉,在唐朝已经灭亡、外患方殷的形势下,在原地方政权基础上于910年建立起具有高度独立性的西汉金山国政权,使原来一直奉唐正朔的张氏政权由此蜕变为割据性独立政权。其立国之举虽不乏民众基础,但加剧了与周边政权特别是甘州回鹘政权关系的紧张。此举道义上的欠缺和策略上的失误,暴露出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离心倾向,但不能完全否认其自存自保的现实意义,而上层及民众中普遍存在的中原情结,表露出敦煌地方与中原血脉相连的精神实质,这正是汉民族文化认同的巨大张力和国家统一必然性的反映,也是西汉金山国政权特殊性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44.
罗菁 《科技资讯》2011,(3):226-226
在现代生活的光照下,历史的尘光已在人们的视觉和思想中淡出,关于河西的历史陈迹,人们只是偶然能体味那黄土夯实的故城旧廓——长城,以及与此有着类似功用的古迹——坞壁,而对河西在祁连雪峰映照下的大漠戈壁绿洲中的过去,过去的生活方式、建筑形式以及其功用,更不甚明了。更有甚者,只知现在,不知过去,也就谈不上对河西地区自然与人的契合而衍生的建设形式的理解和把握了。对此,有必要对河西古建筑遗迹——坞壁,作一简要探究,以期对河西地区地理历史的文化现象的必然性加以理解,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帮助,树立人地结合、适应环境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5.
姜宇 《科技信息》2011,(30):101-101,103
早在西汉至唐朝时期先民就在西域进行屯田,本文从西汉与唐代在西域屯田的背景、规模,探讨在西域屯田的意义。汉至唐朝时期,屯田规模日益扩大,管理体质日益完善。维护了边疆的稳定,发展了当地的经济,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以及我国各个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相似文献   
46.
南越国的内外关系及其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越国是秦末汉初存在于岭南地区的重要地方政权。前人对南越国做过不少研究,但全面阐述南越国内外关系的论著似未见。文章分为南越国与西汉王朝的关系、南越国与内外地方势力的关系、南越国内部汉族与越族的关系等三个部分,就南越国处理内外关系进行较全面的研究,并对一些传统观点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47.
试论西汉思想学术对当时选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选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其中的察举征辟制。关于该制度的产生。历来认为是由于当时将各种灾异看作是上天对人间帝王的谴告,一旦上天降下灾异,皇帝就要下诏罪已,并招纳贤才,广开直言之路,以匡正过失,其实察举征辟制产生的最本质原因并不在此,而在于当时的思想意识形态,在于董仲舒援法、阴阳等家思想入儒后改造而成的儒家思想,尤其是其著名的“天人感应”学说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8.
刘邦与韩信受战国时期地主阶级人生价值观“富为上,贵次之”的影响,为求富贵投身到农民起义军中,韩信到汉营后,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也向刘邦邀土邀地。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刘邦则用夺权与徒地等方式对韩信加以防范。韩信降为淮阴侯后,心态失去平衡,准备谋反,应给予否定。  相似文献   
49.
黄河是中国人民的母亲河,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但是,多年以来,学者们对黄河的研究多集中于黄河的泥沙情况、河道变迁和水利变化等问题,而对黄河名称的由来论述甚少。黄河之所以得名与其含沙量的多少是有密切联系的。通过对《汉书》、《后汉书》、《魏书》、《水经注》等相关史籍的考证可以看出,黄河这一名称起源于西汉初期,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十分常见的称呼。  相似文献   
50.
西汉前期,商品经济在战国已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积累大量货币财富的所有,把大量资金投资于土地,形成了土地买卖、兼并的高潮,从而加剧了国有土地的私人化。但到中期,汉武帝的抑商政策严重地阻碍了当时经济的发展,与之相适应,西汉国有土地私有化进程也得到了减缓,从而揭示了西汉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当时的国有土地私有化成正比例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