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5篇
教育与普及   8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108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脲对果菠萝蛋白酶的变性与失活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脲为变性剂,以荧光光谱为监测手段,对果菠萝蛋白酶(Fruit bromelain)的分子构象变化进行研究,酶的荧光强度随脲浓度增大而递增,发射峰出现红移。荧光偏振在 230~240 nm及 260~290 nm 出现二个负峰,后者较为显著,并随脲浓度增大而加剧。脲对酶水解N-苄氧羰酰 L-赖氨酸对硝基酚酯(CBZ-Lys·pNP)活力的影响,表现为非竞争性抑制类型;比较脲对游离酶(E)及结合酶(ES)的失活速度常数。结果二者相等,底物不表现保护作用。测定酶在不同浓度脲中的变性速度常数和失活速度常数,比较了酶的构象变化及催化活力的关系,酶的失活速度常数比变性速度约大6~16倍。说明酶活性中心对脲的敏感性,酶活力的表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酶构象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52.
本文报道了小分子有机抑制剂氨基三甲叉膦酸NTP,乙二胺四甲叉膦酸EDTP和己二胺四甲叉膦酸HDTP的合成方法,对NTP,EDTP,HDTP和氨基二乙酸NDA四种化合物抑制黄铁矿、毒砂的行为以及分离这两种矿物的性能作了实验研究,并对药剂与矿物表面的作用模式以及药剂结构与性能间关系进行了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53.
54.
中华猕猴桃蛋白酶热失活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了酶的提纯方法获得聚焦电泳为单一区带酶制剂。酶热失活以 HbCO 为底物时为一级反应,动力学方法表明 HbCO 对酶的热失活有保护作用,68.90℃时k_(+0)/k′_(+3)比值24,“HbCO”络合物活化能 535kJ/mol,焓 531 kJ/mol,自由能 116kJ/mol,熵1 212kJ/mol,生成自由能和生成热分别为20和209kJ/mol,这些参数说明 HbCO对酶热失活保护作用以及对酶构象影响可能与二者的多键结合和HbCO 水化作用有关。本文中还得到CBZ-Lys-ONp 为底物的热力学参数,观察到 DTT 对酶热失活保护是很小的。  相似文献   
55.
分别采用丙酮沉淀、硫酸铵分步沉淀和柱层析技术从链霉菌85—39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APH(3′)抑制剂85—39,并对其部分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抑制剂85—39为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000的水溶性多肽物质,对APH(3′)表现出强的抑制作用。该抑制剂经丙酮沉淀后的水抽提液对热、碱较稳定,对酸较不稳定,但经离子交换柱初步层析纯化后,其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56.
鲨鱼肠道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鲨鱼肠为材料,经柠檬酸缓冲液抽提,硫酸铵分级分离,CM-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获得蛋白酶(Ⅰ)和蛋白酶(Ⅱ),研究了蛋白酶Ⅱ性质,酶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为单一蛋白纯,酶的紫外吸收特征峰在275nm处,测得酶的分子量为18kd,在PH8.0、37℃下酶催化酪蛋白水解的Km值为6.9×10^-5mol/L。酶水解酪蛋白的最活温度为52℃,活化能为76.53kJ/mol。几种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  相似文献   
57.
对来自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DM11菌株的二氯甲烷脱卤素酶(简称DM11脱卤素酶)的动力学性质和抑制剂进行了研究。用1/V对1/[s]作图法,测出DM11脱卤素酶以CH2Cl2、CH2Br2、CH2I2、ClCH2Br和ClCH2I等5种化合物为底物时的Km值分别是67、20、55、7和9μmol/L,比活力分别是77.8、123.3、78.8、56.1和60.3mkat/kg蛋白。测定了14种抑制剂对DM11脱卤素酶的50%抑制浓度(I50)。甲基谷胱甘肽(GSCH3)是DM11脱卤素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四硝基甲烷(TNM)是非竞争性抑制剂,当甲基谷胱甘肽和四硝基甲烷与DM11脱卤素酶一起保温时,甲基谷胱甘肽对酶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无机盐作为酶抑制剂,对尿素酶解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用氨气敏电极跟踪反应进行分析。实验表明,无机盐能有效地抑制尿素的酶解反应。同时还研究了脲酶抑制机理。  相似文献   
59.
竹红菌乙素对肌质网Ca~(2+)-ATP酶蛋白色氨酸荧光猝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加昌 《科学通报》1995,40(1):76-76
肌质网Ca~(2+)-ATP酶是一种重要的膜蛋白酶,它在肌细胞的收缩舒张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因而其动力学行为被广泛地研究,但是有关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直接实验数据仍然不足.为了从分子水平上阐明Ca~(2+)-ATP酶催化原理,1993年Ferrira用荧光猝灭方法首先观察了肌质网Ca~(2+)-ATP酶在加入Ca~(2+)前后分子构象的变化.由于作者使用的猝灭剂是分子氧,除了在测定工作中使用不方便之外,灵敏度也不够高.为此本文用竹红菌乙素作为肌质网Ca~(2+)-ATP酶荧光猝灭剂,分别测定了该酶在有钙或无钙的条件下荧光猝灭的情况,结果证明竹红菌乙素可以在稳态和瞬态的条件下观察到体系中有钙或无钙时的荧光猝灭常数变化的情况(即不同的K_q值);进而说明了竹红菌乙素作为肌质网蛋白荧光猝灭剂可以得到比氧更多的信息和许多其他优点.  相似文献   
60.
直接干燥丝兰叶表栅状组织获得粗酶。用硫酸铵分级盐析取得酶制剂,它的最适pH值为12。用有机汞作配基的琼脂糖凝胶4B柱分离出酶,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证明柱分离物为两个蛋白酶组分(YuccainⅠ、Yuc-cainⅡ),簿层等电聚焦电泳证实这两个组分等电点分别为pH值9.77和pH值9.61,SDS电泳两个酶仅看到1条染色带,测得分子量为3万。它们的活性均依赖于巯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