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7篇
教育与普及   476篇
理论与方法论   8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早寒武世西大山组蠕虫状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早寒武世西大山组发现大量蠕虫状化石和少量海绵动物化石.蠕虫状化石一般长为50 mm以上,宽为0.3-1.4 mm,皱节微细,每毫米长度内有3-10条不等,被认为是Sabellidites cambriensis Yanichevsky,1926化石,是目前报道的Sabellidites化石产出最高层位.  相似文献   
22.
Ulmus harutoriensis Oishi et Huzioka角质层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根据大量室内实验分析,对产于云南腾冲的植物化石Ulmus harutorensis Oishi et Huzioka的角质层进行了细致研究,揭示了Ulmus harutoriensis叶的表皮构造,其主要特征为:上表皮厚1.1μm,下表皮厚小于1μm,上表皮细胞大于下表皮细胞、毛基少、气孔器很小、只在下表皮发育、无规则型、散生、下陷较浅,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资料推测了古气候变化,并与现生Umlus pumila L。同时进行了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的统计,用生物学的方法推测了古大气CO2浓度,讨论了Berner的碳平衡模型。  相似文献   
23.
醋全蛋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醋酸从鸡蛋壳提取活性钙 ,利用木瓜蛋白酶将鸡蛋蛋白质水解成多肽和氨基酸 .通过正交试验 ,得出酶解的最佳条件为 :水解温度 5 5°C,水解时间 4小时 ,每 1 g鸡蛋木瓜蛋白酶用量 1 1 0 0 0 u,蛋白质浓度为 3g/1 0 0 m L.从鸡蛋壳提取活性钙的最佳条件为 :提取温度 45°C,提取时间 3小时 ,每 5 g鸡蛋壳醋酸量 0 .1 6mol,醋酸浓度 0 .66mol/L.并将水解产物调配成高钙的醋全蛋营养饮品  相似文献   
24.
广西东罗二叠-三叠系界线Ni-Ir异常与(竹蜓)类的绝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平  郝维城  杨守仁 《科学通报》1997,42(12):1307-1308
<正>自W.Alvarez首次利用铱异常解释白垩-第三纪撞击事件及生物大量绝灭以来,在全球已发现了70处以上的白垩-第三系Ni-Ir异常.而比白垩第三纪生物绝灭更大的二叠-三叠纪之交是否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5.
豫西前寒武纪汝阳群蠕虫状遗迹化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胡健民  孟庆任  李文厚 《科学通报》1996,41(20):1868-1870
前寒武纪生命的演化与发育状况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由于伊迪卡拉动物群(Ediacara fauna)以及比较年轻的前伊迪卡拉期动物(如淮南动物群)的种类繁多和构造复杂,加之1000Ma左右遗迹化石的发现,许多古生物学家相信,地球上后生动物的起源可能超过1000Ma。然而,由于当时生物机体特征和保存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实体化石几乎没有被保存下来。因此,遗迹化石就成为探讨早期后生动物演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6.
川黔地区的小哺乳动物群在陕西蓝田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传令  薛祥煦 《科学通报》1996,41(22):2071-2073
1993年,本文第一作者在陕西蓝田锡水洞(34°25′N,109°25°E)曾发现大哺乳动物化石及古人类文化遗物的洞穴堆积物中,用筛洗法淘洗了4~5 t堆积物,并从中挑出一批数量和属种数均很丰富的小哺乳动物化石。这批材料大大丰富了蓝田地区哺乳动物化石的种类,使我们对锡水洞动物群的时代、锡水洞遗址与公王岭、陈家窝蓝田猿人的关系等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7.
Based on results of nannofossil analysis and 10Be dating in ferromanganese crusts M1-1 and A1-1 (no nannofossils were found in it),from the 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respectively,it is found that the crust growth ages from nannofossil biostrati-graphy agree well with those based on 10Be isotope analysis. Both crusts have three growth layers,and the oldest layer was deposited in Miocene at about 12.80 Ma. The maximum,minimum,and average growth rates of crust A1-1 (from the central Pacific) are 8.11,1.92 and 3.47 mm/Ma,and those of crust M1-1 (from the western Pacific) are 2.93,0.47,and 0.94 mm/Ma.  相似文献   
28.
距今大约5亿年的寒武纪,生命个体发育发展的完全生命周期在当今的古生物研究者那里一直是缺失的。而今,北京大学的古生物专家从寒武纪的胚胎化石中发现了无脊椎动物蠕虫从受精卵到卵裂(孵化)整个胚胎发育全过程的化石。这一研究成果,离描述5亿年前完全生命周期的预言更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29.
趋磁细菌磁小体的生物矿化作用和磁学性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趋磁细菌磁小体研究是揭示生物矿化作用和探索生物活动与地磁场之间联系的重要研究内容。细菌成因的磁铁矿颗粒也是部分湖泊和海洋沉积物磁性的主要载体。本文将在介绍趋磁细菌基础上,重点评述磁小体形成过程研究、磁测量技术、沉积物中化石磁小体的识别方法、环境指示意义等方面的新进展,并简要展望未来磁小体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0.
陕南早寒武世磷酸盐化囊胚期及原肠胚期动物化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华洪  陈哲  张录易 《科学通报》2004,49(2):177-180
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卵及其早期发育阶段的产物在探讨生物分类和系统发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却常常难以保存为化石或难以辨认, 因而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 陕南早寒武世宽川铺段(灯影组顶部)发现大量磷酸盐化的球状化石标本, 其中的一些保存有十分精细的超微结构, 可以辨认出一个卵膜内的受精卵经可能的胚盘形成、囊胚发育、胚盘扩展形成原肠胚直至胚胎的组织分化和幼体孵化的较为完整的演化序列. 这一发现及进一步研究将为早寒武世早期后生动物起源、分类、辐射演化及个体发育提供不可多得的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