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36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6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后记     
与国内其他大型叠合盆地相比,四川叠合盆地的油气勘探和研究程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22.
等效排烃压力及其在东营凹陷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应用含油体系和成动力学理论,对油气初次运移中驱动油气从烃源碉进入岩性圈闭的动力条件进行定性或半定量解释,研究了初次运移过程中砂央透镜体对于油气进入圈闭的阻力作用。引入等效排烃压力的概念,提出了评价岩性圈闭成阻力条件的方法,并对东营凹陷的两个砂岩透镜体实例进行了评价。实例分析表明,等效排烃压力的确是评价砂镜体成阻力的有效参数,可将它与流体封存箱合作作为岩性闭成定量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3.
L-茴香酮是太白棱子芹籽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研究了太白棱子芹籽挥发油和L-茴香酮对大鼠子宫平滑肌和肠平滑肌的药理作用。结果表明,L-茴香酮和太白棱子芹籽挥发油都可以抑制大鼠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解除大鼠肠平滑肌的痉挛。  相似文献   
124.
春季同时用口罩法和AIA法两种方法测定高原型山羊成年公羊日采食牧草量和牧草干物质消化率比较研究表明,口罩法和AIA法测定山羊公羊日采食牧草量分别为1.1293±0.3496kg和1.2761±0.1670kg,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牧草干物质消化率相应分别为70.58±9.46%和73.82±2.43%,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用AIA法测定牧草干物质消化率较用全收粪法简便、适用.  相似文献   
125.
利用岩芯观测、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等方法,总结了于奇地区哈拉哈塘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应用荧光薄片与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了油气注入史与成规律。结果表明,区内哈拉哈塘组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细砂岩、中砂岩、砾质不等粒砂岩和砾质砂岩,储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为大容积、渗透性能好的储层,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为沉积作用与成岩作用中的压实、胶结和溶解作用,有利的储层分布区位于区内中部YQ3—YQ4—LX4—LX2井区一带。提出断裂是油气成的重要输导条件,燕山期油气逐步建立、喜马拉雅期圈闭定型与油气重建是重要的成机制,构造圈闭和断裂是油气成的关键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6.
通过有机相分析、二次生烃机理研究、油气成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分析,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深层油气成进行研究。认为:白驹凹陷深层烃源岩有机相包括B、B1和D亚相,下寒武统幕府山组(∈1mu)、下志留统高家边组(S1g)烃源岩为B亚相,生油气潜力大;无论一次生烃还是二次生烃,烃源岩总的产烃能力是一定的,二次生烃与一次生烃有一定连续性;白驹凹陷深层烃源岩二次生烃史极为复杂,大致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燕山期、燕山晚期—喜山期;根据成基本要素的不同,白驹凹陷深层油气成模式可分为下部油气成模式(下古生界)和上部油气成模式(上古生界)。  相似文献   
127.
应用Forster理论,对碱性荧光染料吖啶黄(AY)、碱性花红(ST)、罗丹明6G(R6G)、罗丹明B(RB)、乙基罗丹明B(ERB)、丁基罗丹明B(BRB)组成的各种染料混合体系的能量转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中,AY分别与R6G,ST;R6G分别与RB,ERB,BRB间均能发生有效能量转移.研究了各种表面活性剂对碱性阳离子染料间能量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强极性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才能使碱性阳离子染料间发生有效能量转移.转移效率既与给体量子产率有关,又与受体量子产率有关,受体量子产率高的转移效果好;同类染料间的转移效果不如不同类染料间的转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8.
为了解缅语族族群成人的皮褶厚度特点,分析其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及与地理环境因素的相关关系,对缅语族18个族群14 722例(男性6 528例,女性8 194例)成人的6项皮褶厚度值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国内9个民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缅语族族群中,族、羌族和土家族上臂的皮褶厚度值较大;贡山怒族上臂和腰部的皮褶厚度值较小;景颇族男性和门巴族女性小腿的皮褶厚度值最小.(2)随年龄增长,缅语族男性的肱二头肌皮褶和肩胛下皮褶厚度值呈线性增大趋势,女性的6项皮褶厚度值呈线性减小趋势.女性的6项皮褶厚度值均大于男性.(3)缅语族男性和女性的上臂和躯干皮褶厚度值与经度、纬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男性和女性的6项皮褶厚度值与年平均气温均呈显著负相关;男性的6项皮褶厚度值和女性的肱二头肌皮褶、髂前上棘皮褶、小腿内侧皮褶厚度值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而女性的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和髂嵴上皮褶厚度值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4)在国内10个族群中,缅语族族群上臂和躯干的皮褶厚度值处于中等水平,小腿的皮褶厚度值偏小.缅语族族群的皮褶厚度值更接近于我国南方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29.
包裹体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包裹体技术在我国被广泛用于确定油气的成期。在应用过程中,假设条件和涉及到的不确定因素(矿物的结晶温度、地表温度、埋史和热演化史)较多。由于涉及到的任何一个因素有误都可能导致不正确的结果,因而将该技术与确定油气成期的其他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才能更准确地确定出油气的成期。包裹体技术具有三大发展趋势:①与其他技术一同使用,从而更好地解决相关的地质问题;②强化对有机包裹体的研究,定量研究石油包裹体丰度可以更好地确定古油水界面;③对有机包裹体成分的研究从定性到定量,定量的分析结果可以用于推测油气的充注史和确定砂岩储层的分割化。  相似文献   
130.
隐性断裂带(断裂趋势带)是指盆地沉积盖层内发育的弱变形(隐蔽性较强)构造带,属于断裂带形成演化早、中期阶段的产物,由于缺乏明显的断裂面(带)和显著的位移而难以识别。在对苏北盆地、渤海湾盆地隐性断裂带研究基础上,于歧口凹陷识别出基底断裂走滑型隐性断裂带,并分析其特征、形成机制、控作用等。该断裂趋势带其自南向北可以分3个区段:南段基底断裂与盖层断裂体系直接连接构成花状构造;中段古近系的花状构造终止于沙二段,新近系仅发生挠曲变形,成为东西侧不同构造单元、南北部不同构造特征的平衡点;北段新近系发育的花状构造深部收敛于古近系的重力滑脱断层,基底断裂通过影响滑脱断层控制盖层断裂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古近系基底断裂扭动作用主要以直接传递、调节传递、间接传递等3种方式控制影响盖层中隐性断裂带的形成。深部隐伏断裂切入基底,有利于热作用传递而促进烃源岩成熟;盖层中的隐性断裂带控制了沉积体系和隐蔽性圈闭的形成和分布;隐性断裂带的观点丰富了构造地质学理论,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