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0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51.
《嗅味族》是莫言于2000年发表于《山花》第10期上的一部短篇小说。该小说围绕两条主线展开,一条是父母以及兄弟姐妹对于好汉的日常行为的嘲讽,另一条是好汉和于进宝一整夜在井底的传奇经历。同时,小说向读者展示了莫言笔下以嗅味族为核心的"桃花源"世界。这既是对于陶渊明"桃花源"的继承与改造,也是莫言自身对美好希望的寄托。  相似文献   
52.
莫言在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后,其文学作品在国外的关注度倍增,获奖作品《蛙》的日译本《蛙鳴》在日本一度脱销。好的外文作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译者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日本佛教大学教授吉田富夫翻译的《蛙》为例,从人名、地名、成语、人称代词、拟声拟态词的翻译角度出发,深入讨论莫言作品日译的翻译方法,为文学研究和翻译方法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3.
正丁肇中曾给南航师生作报告,有学生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他回答:"不知道。"又有学生问:"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他又回答:"不知道。"有学生又问:"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他仍  相似文献   
54.
我国文化软实力在西方世界的提升诉求凸显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海外译介在提升我国文化传播的深度与广度上的重要性。莫言先生作为新时期文学代表作家获得诺奖是西方文学界对中国文学的充分肯定,同时说明莫氏作品海外译介是我国文学外译的典型的成功案例。在分析比较"熊猫丛书"和"莫氏译介"两次文学外译案例后,本文从译者选择和译介模式角度探索以新时期文学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文学的理想的译者取向。  相似文献   
55.
穆楠 《世界博览》2012,(24):46-47
蛇年运程比莫言小说更贵诺贝尔奖受追捧,严肃题材与实用手册并重,这就是法国人今年爱读的中国书。法国最大的实体书店是FNAC书店,其连锁店遍布法国各地,在火车站、地铁站和市中心等人流量最大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所售图书门类齐全,包罗万象,因此FNAC自然成为法国畅销书的风向标。当下FNAC卖得最火的中国书是哪一本?自然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的作品了。  相似文献   
56.
莫言的《红高粱》《蛙》和《透明的红萝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字频统计软件和汉语词频统计软件,统计莫言作品中字频、词频,发现都满足Zipf分布规律。所得结果与包括英语、西班牙语、法语等在内的多种语言研究结果一致,与其他学者已得出的关于汉语作品字频分布不满足Zipf分布规律的结论相异。结果表明莫言作品确实与众不同,为研究莫言作品特点提供了统计学角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7.
用"灵幻现实主义"来概括莫言的小说,一方面突出幻觉、幻想、幻象的意蕴,一方面又与"魔幻现实主义"相区别。从《生死疲劳》的思想内容上看,讲的是灵魂转世生命轮回,由亡灵一次次投胎成动物和人的故事,"灵"一词令人联想到灵魂、幽灵、鬼魂、生灵、神灵、亡灵、灵灭、显灵等,说"灵幻现实主义",既与这部小说故事情节相契合,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二是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灵魂的六道轮回这一灵巧的艺术形式起到四两拨千斤的艺术效果,五十年时间跨度的中国社会风云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灵幻"让我们想到灵感、精灵、机灵、空灵、灵怪、灵异、灵光、灵活、灵机、灵敏、灵气、灵巧、灵通、通灵、灵犀、灵性等等。而这些词汇、概念的综合恰恰是莫言小说的一种独一无二的特质。作家莫言有着一颗敏感、灵敏、机灵的赤子之心,他一进入写作状态就像充满灵性的精灵,灵感泉涌,灵气四溢,灵异万端,达到空灵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58.
从远古神话到到当代小说,从考古、民俗到文学想象,“蛙”意象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富有变化的过程。文章结合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对莫言长篇小说《蛙》中的“蛙”意象进行深度分析,追溯到“蛙”原型中的“蛙女神”,将其与小说中突出的人物“姑姑”进行对比,揭示这一原型意象的运用对小说文化蕴涵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59.
莫言的<檀香刑>和李洱的<花腔>各自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对英雄的本真状态和知识分子的境遇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和阐释,在对历史题材的重新讲述中,追寻出历史的复杂与荒诞.这两部作品的出现其实也是文坛对于理性思考、叙事技巧和英雄人物的呼唤所致.由于莫言和李洱的写作方式和关注重心各有侧重,也使得这两部作品的联系与对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0.
《蛙》的成功,不仅在于它再现了复杂的历史,还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重男轻女与计划生育问题、官场潜规则与生育潜规则问题、城市化与全球化问题、贫富两极分化与拜金主义问题。只是,文学只给人提供思考问题的角度,它既不会减少现实问题的存在,也不能直接解决现实问题。莫言在反思这些问题时同样"无解",同样感到困惑,反思与困惑的纠缠给读者提供了复杂的感受空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内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